這是權力系統本能的自我保護,是對外界監督的制度性抵抗,是對“房姐”“房妹”“房叔”們的有力庇護。讓人深感憂慮的是,以房産信息為突破口的網絡反腐會不會就此中止?
□本報評論員 金嶺
2012年下半年以來,“房叔”“房妹”“房姐”等事件成了一些官員的夢魘。近段時間,一些地方出臺規定開始限制房屋信息查詢,比如對輸入人名查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專門約束。
雖有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這種限制的意圖仍十分明顯,那就是要把官員房産信息裝進保險箱。這是權力系統本能的自我保護,是對外界監督的制度性抵抗,是對“房姐”“房妹”“房叔”們的有力庇護。讓人深感憂慮的是,以房産信息為突破口的網絡反腐會不會就此中止?
一些地方以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名義限制房産信息查詢,這突顯出既得利益者以自我為中心左右公共政策的傾向,已經到了雕琢細節的程度。比如江蘇鹽城市出臺的新辦法,其限制查詢的理由之一,就是個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引發了部分市民對個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擔憂”。這種説法實在是經不起推敲。事實上,眼下大家關注的主要是官員的房産信息,準確地説,關注的是信息背後可能存在的官員腐敗,並非針對普通市民,這其實是官員財産不公開情況下一種無奈的監督方式。對於普通市民來説,房産信息的洩露可能會帶來某些麻煩,但只要是合法收入取得的,洩露了也不會産生什麼實質性危害。相反,如果確是非法所得,洩露了又有什麼不好的呢?以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為由限制查詢,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低智商的藉口。
還有一種説法,就是國外一般僅限于“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受到嚴格控制,言外之意似乎是限查房産信息是“和世界接軌”。這正是被國人詬病已久的“選擇性接軌”,對自己有利的就接,沒利的就不接,這充分暴露出既得利益者視公共利益如無物的蠻橫和傲慢。如果非要接這個軌,那麼國外的官員財産公開經驗已經十分成熟,為什麼這個軌不願意儘快接上呢?僅僅一個房産信息聯網比登天還難,至今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如今,房産信息查詢一限,等於把一個正在打開的監督缺口給封堵了,這不能不讓人倍感失望。
嚴控房産信息確能保護公民個人的信息,但此番一些地方限查信息的主要驅動力,無疑是以“房叔”等為突破口的網絡反腐給了一些人危機感。在這一背景下,不同的地方異口同聲限查房産信息,顯示了既得利益者強大的自我保護能力,輿論的反對聲再大,一時恐難撼動鐵幕一般的壁壘。在官員財産尚不公開的當下,也許我們只能徒喚奈何!
對官員房産信息,不但不應該限制查詢,反而應該創造條件促進公開,甚至可以作為官員財産公開的突破口,這才符合人民對深化反腐的期待。不順應人民的期待,而企圖回到老路上尋求安穩,長此以往,必將耗盡民眾對反腐的信心和對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