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社科院:中國社會總體信任水平低於及格線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07日 1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社科院7日在北京發佈《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社會心態藍皮書》)。藍皮書顯示,中國社會總體信任指標進一步下降,低於60分的“及格線”,出現了人際間不信任擴大化、群體間不信任加深等新的特點,並導致社會的內耗和衝突加大。

  藍皮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居民進行的社會信任調查顯示,社會總體信任程度得分為59.7分,其中,對社會信任總體情況持肯定態度並表示“非常信任”的佔3.9%,表示“比較信任”和“一般”的佔49.3%和35.6%。與上一年調查相比,北京和上海的社會信任程度都有較大下降,只有廣州略有上升。

  藍皮書稱,社會信任指標下降的一個特點是人際不信任的擴大化,調查發現,城市居民的人際信任由近及遠分別是親屬、親密朋友、熟人和陌生人,只有不到一半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另一個特點是群體間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現為官民、警民、醫患、民商之間等許多主要社會關係之間的不信任,也表現在不同階層群體之間的不信任。

  藍皮書分析,中國社會信任水平下降,原因可能來自頻發的公共事件,衝擊了市民對社會的誠信感受。調查顯示,民眾對政府機構、政法機關的信任度不高,對廣告、房地産、食品及藥品製造、旅遊和餐飲等行業的信任度極低。藍皮書認為,社會不信任導致社會的內耗和衝突加大,並成為許多社會性事件的培養基。

  藍皮書稱,中國社會正經歷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傳統的人際信任被打破,新的制度信任未完全建立,造成了信任下降,轉型期社會信任危機頻發,人們對社會信任問題日益關注。

  藍皮書建議,建立制度層面的社會信任機制,擺脫社會信任困境,從三個方面提高社會信任水平:

  公共權力信任的重建應以推動權力的公開透明運行為基礎,提高公權力的誠信度。

  切實做到信息公開和有效的輿論監督,鼓勵民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

  打擊背信、失信的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建立信任獎懲機制,讓社會信任回歸良性運行。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