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記者 姜春媛
在教育部等四部委要求的各地出臺異地高考的具體政策“壓哨”時間到來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異地高考方案正式出臺,備受關注的“北上廣”方案也在同一天“新鮮出爐”,但顯然,這三地的政策距離隨遷子女及家長盼望平等參加高考及錄取的願望相去甚遠。
與此前的方案以“學籍、社保、固定住所”等為主的條件相比,北京、上海和廣東的異地高考門檻明顯要高很多。
如第一發佈異地高考方案、並在2013年就開始實施的黑龍江省就表示,推行過程中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因為今年異地考生不到200人,對當地考生高考錄取影響微乎其微;再比如公認門檻較低的湖南省教育廳也指出,湖南是勞務輸出大省,加上本省高等教育學齡人口明顯減少,以及外省戶籍隨遷子女在湘參加高考的人數不多,而且目前湖南省有普通高校100余所,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因此不會有影響。
而作為人口流入大省的北京、上海、廣東就不一樣了,與其他地區相比,“北上廣”屬特大城市,外來人口眾多、資源承載壓力大、政策牽涉面廣,的確存在 “難言之隱”,指望其異地高考 “一蹴而就”確實不容易,對考生全面放開也不現實。
對此,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孟川瑾指出,“門檻”如何設定是一大難題。“就總體而言,目前出臺政策的省份的特點很明顯,早前出臺政策的省份大部分不是人口流入大省市,也不是高校教育資源的重要地區。而‘北上廣’等地區一方面是我國的主要流動人口輸入地,加上傳統的高校招生政策一般會對高校所在地的考生有所傾斜,因此大量考生的流入會導致本地考生的利益受損。”
孟川瑾認為,目前在異地高考這個問題上,擺在政府管理者面前的難題是—“門檻”問題:如果放開異地高考政策,會導致“高考移民”現象,加大城市管理的難度;如果不放開,很多異地高考者的權益無法保障。所以這個門檻該如何設置至關重要。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社會公眾能夠理解,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一項改革也都難免伴隨著陣痛和風險。異地高考亦如此,這塊硬骨頭,影響範圍之大、涉及問題之廣、爭議之多、情況之複雜,遠超教育領域。
異地高考好比是一場博弈,無論過渡政策也好、階梯式也好,地方政府必須要有緊迫感。因此在制定異地高考政策時要規範操作,儘量避免在廢除“舊不公平”時産生“新不公平”。
總之,受教育權利是青少年都應享受的權利,這場博弈中,而應站在整體公平角度去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