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電視臺3月5日消息:今天,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京開幕。下午一時,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翟惠生來到中國網絡電視臺演播室,接受了本台記者的專訪。
作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翟惠生委員對中國記協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了詳細的解答。
以下為訪談節選。
主持人:中國網絡電視臺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復興訪談兩會特別節目。我是主持人。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我們中國網絡電視臺非常容幸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翟惠生,歡迎翟書記。
翟惠生:非常高興能到這兒來作客,我也向網友們問號,祝大家心想事成。
主持人:謝謝您的祝福。可能很多網友朋友們,尤其是不是從事新聞工作這些朋友們,他們對中國記協不是特別了解,對於我們而言,我們新聞工作者感到特別親切,像中國記者之家一樣,而且像大家長一樣,保證我們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我們特別想問您,尤其我們都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李長春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強調指出,各級黨委政府努力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切實做到善待媒體,善於媒體,善管媒體,您給我們解答一下,您作為記協副主席,如何在未來發展當中很好執行和落實這些要求?
翟惠生:中國記協大家不太熟悉情理之中,為什麼呢?他是1937年范長江倡導成立的青年記協,後來變成中國記協,文革當中它停止工作了,直到八十年代的時候才又開始恢復。它就如同聯絡文學藝術界的文聯,和聯絡作家們的作協,聯絡婦女的全國婦聯,聯絡工人的全國總工會,大體相同。但是由於它聯絡的是新聞編輯記者,而新聞編輯記者雖然是一個社會的群體,但是它和社會當中又是相對有特性的一個部分,所以由於面對對象不同,如同您剛才所説的,新聞界比較了解它,社會可能對它了解更欠缺一點。
而對於我們聯絡的對象,新聞媒體反而社會更能夠更多了解,因為社會人看到的都是媒體的報道,中國記協不搞報道,但是它的最大職責就是黨和政府聯絡新聞界的紐帶和橋梁。這個話提了很多年了,從一開始就提,所有這種行業協會都叫紐帶和橋梁,但是我們現在提出來,必須要彰顯橋梁紐帶作用的時代特徵。什麼叫時代特徵?那就必須是按照新聞規律辦事,為新聞界服好務,服什麼務?我個人認為是,不僅不光是八小時以外的服務,更關鍵的是要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圍繞黨和老百姓關心的主流、熱點、焦點問題,而且又是現在新聞界需要報道的重大問題來做新聞服務。
新聞服務指的是什麼,關鍵是新聞信息服務和倡導職業精神,職業道德這個方面的服務。為的就是通過我們這種服務,能夠讓編輯記者能夠獲取更豐富的新聞資源,能夠更好地把握輿論導向,能夠寫出好稿子,做出好節目,能夠把黨的聲音告訴給老百姓,把老百姓的訴求又通過我們新聞報道的方式更好地能夠反映給中央和國務院。這樣才是一個橋梁和紐帶,才是一個橋梁紐帶的時代特性。
主持人:我記得您曾經提到這個橋梁紐帶的作用,但是您特別提到在發生這個作用的過程當中親和力特別重要。
翟惠生:對,最近長春同志概括的善待媒體,善管媒體,這幾個善對於中國記協來説尤為重要的,善用,善待,善管,首先我們做出一個表率,我們是一個溫馨和諧的記者之家,當時有位領導跟我説,中國記協樓裏面什麼時候熱鬧起來了,就證明你們的工作有了成效了。我始終認為我的工作和新聞界的期盼,和領導的要求有差距。因為現在中國記協的大樓比過去熱鬧了許多,但是還沒有完全熱鬧起來。
比如我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記協整改的時候,我們舉辦了,也可以説創辦了叫記者大講堂,這個記者大講堂,主要就是圍繞著重大報道戰役,給記者做一些輔導式的講座,我們還對境外的包括外國和港臺,駐華,駐京的媒體開辦一個新聞茶座,也是定期跟他們在新聞信息上有溝通。大家很歡迎,也很期盼我們能夠頻率更高一些,辦得質量更好一些。
但是在初期的時候有一次一個新華社的年輕記者來到記者大講堂,當時我們講的是中國應該怎麼樣應對金融危機的問題,問題很熱點,他也很感興趣,但是他説我真是第一次走進中國記協的大樓,過去都是我們領導來,我們沒有機會來,我們不知道這是幹什麼的,他這句話對我觸動很深。我就覺得我們這一步邁對了,就應該請一線的編輯記者多到記者之家來,兒女都不回家,説明這個家不溫馨,只有他們真是心甘情願出自於內在需求走進來了,説明這個家才有親和力,説明這個家是很和諧的。所以我還是説,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也好,找別人的毛病很容易,學會反觀自己是最難的一個事情。那麼現在我覺得這個事一定要反觀自己,我們的工作有差距,恰恰也是給我們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餘地。我還想帶這個認識上,在這個方面不斷朝前推進這個工作,因為我自己本身是記者出身,我最願意跟記者交朋友,我一生當中最難忘的經歷也是我當普通記者的那段經歷,那是最樸實無華的,所以我希望更多的編輯記者跟我們能夠走進一個大門,大家這關鍵是看我們給人家提供什麼樣的服務,人家需要不需要,一定要應人之所需,不做到這樣,就你回家來,這沒有用的。
主持人:我知道您特意設計了新聞走廊,裏面有特別溫馨的圖片等等説明的文字,讓兒女回家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那種溫暖的氣氛,下次還想來。
翟惠生:那個是,因為中國記協大樓,是一個四層的樓,不高,我覺得不在樓高與低,也不在大小,我一直在提倡,作為中國記協應該再增加樓的文化含量和新聞含量,於是我們在這種思維下,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就做了一個新聞歷史走廊。是展示了共産黨領導的中國新聞事業的七十年重要的節點,包括人,包括事,或者包括一些重要的報道。儘管這是一個初步的,但是對於很多新聞工作者來説,當他們看了以後,覺得很新鮮,這是從教科書裏面讀不到的,換句話説,也可以是一本濃縮的教科書,他只要瀏覽一下這個展覽,他馬上就知道七十年來,原來有這麼多,有這幾個先驅,有這幾篇重要的報道,那就成了,綱舉目張,綱有了,其他更好説了。
主持人:為什麼特意提到這個事,我發現很多走進中國記協大樓的記者們,對新聞歷史走廊印象都特別深刻,回來之後也是都跟大家一起來交流。
翟惠生:對,不光咱們國內的記者,因為我們那承擔著新聞界對外交流的任務,長春同志説讓我們發揮民間新聞交流的獨特作用,所有境外的新聞代表團基本是由中國記協來接待,或者來組織安排的。這些境外的媒體記者和編輯走進來的時候,他們最駐足時間長的地方,用鏡頭對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這些新聞走廊裏面所展示的這些人和事件。
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去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報道可以説是濃墨重彩,可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一天的報道,就是新華社發了一個消息通稿,他是新華社一個記者寫的,這個原文就用原版式人民日報刊登的原版式刻在中國記協新聞走廊上,一千字讀來瑯瑯上口,對今天所有編輯記者寫消息是一個範本。當然,還有後來最著名的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我們也是原文擱在上面,有兩位記者的塑像。
責編:王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