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5月份出臺《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設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與台灣地區的交往,推動文化交流、人員互動。實際上,廈門一直將對臺文化交流作為“重頭戲”。
1994年至今,廈門市級文化部門共辦理出訪台灣、金門地區文化交流項目89批次,出訪人員達4988人次;辦理台灣、金門文化團體來廈文化交流項目38批次,來訪人員達2224人次,並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打造文化交流品牌
近年來,廈門市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廈臺先後成功聯合舉辦“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海峽兩岸南音展演暨民間藝術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等大型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斷密切著廈臺文化聯絡。特別是“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每年舉辦一次,不斷加深和擴大交流的層次、範圍和規模。“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每兩年在廈門和台灣輪流舉辦,影響大、效果好。這兩個藝術節經過多年精心打造,已成為兩岸人民交流藝術、暢敘友情的一個重要平臺。連續舉辦兩屆的“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雙歌賽)”,一年比一年辦得好,陸續推出一批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在海峽兩岸引起熱烈反響,獲得眾多好評。
促進文化交流互訪
隨著廈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深入開展,現在,廈門每年都有一定規模、批次、數量的文化藝術團體赴台灣、金門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僅2008年,廈門市、區兩級共組織對臺文化交流項目25批次、876人次,交流人數比去年增長25%。
近年來,廈門市歌仔戲劇團、金蓮升高甲戲劇團、小白鷺民間舞團、愛樂樂團、翔安戲校高甲戲劇團、翔安民間戲曲學校等專業劇團或民間團體先後應邀赴台灣和金門交流,為廈臺文化交流做出積極貢獻。
早在1994年,金蓮升高甲劇團一行45人應邀到台灣參加台北“戲曲節”和高雄“戲劇季”演出,並先後到台北、台南、基隆、高雄、金門等地演出,高甲團是解放後福建省第一個赴臺演出的文藝團體,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大陸第一個赴金門演出的文藝團體。
2008年我們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歌仔戲展演活動”,其重頭戲--“2008海峽兩岸地方文化行政交流座談會”,開創兩岸文化行政官員交流文化的先河,備受兩岸文化界關注。
2009年,廈門市一批對臺文化交流活動也取得圓滿成功。其中,廈門市歌仔戲劇團赴臺參加“台中市傳統藝術節”活動,在宜蘭、台北、高雄巡迴演出,場場爆滿,特別是在台中圓滿劇場的演出,每場觀眾均超過萬人,取得了轟動效應。
拓展文化交流領域
近年來,廈臺文化交流領域和渠道不斷拓展,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以及藝術院校廣泛開展人員交流,互通經驗、分享成果、深化合作,同樣碩果纍纍。
2004年至2005年,金門共組織了三批金門中小學生約400人到廈門愛樂樂團觀摩學習,並於2004年7月邀請鄭小瑛教授帶著廈門愛樂樂團二十名骨幹到金門輔導學生。通過音樂冬夏令營的形式,進行音樂交流交往,加深了廈金師生情誼。
2008年,廈門藝術學校與台灣戲曲學院締結“姐妹院校”並簽訂學術合作協議,為廈臺藝術院校交流合作開啟良好先河。2006年和2007年廈門歌仔戲劇團與台灣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合作,共同排演歌仔戲節目,並在中央電視臺專題晚會上聯袂演出,海峽兩岸戲劇劇團首次合作。
2009年,這兩個劇團將共同創作排演一台完整的反映海峽兩岸人民情感的劇目《蝴蝶之戀》,參加2009年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的劇目角逐。這是兩岸首次全面合作創排大型歌仔戲劇目,標誌著兩岸文化交流、藝術培訓和戲劇藝術合作正朝著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被兩岸歌仔戲界一致稱為“歌仔戲藝術發展的里程碑”。
建設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
閩南文化是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見證,是兩岸人民親和往來的紐帶。設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強對閩南文化生態的保護和研究,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閩南文化,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一直以來,廈門市都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作為開展對臺文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全國第一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廈門市無論在理論構架的推動上還是具體傳承工作實踐上都有進展,有創新,有成效,開局良好。截止目前,廈門市已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國家級9項,省級20項、市級26項,有“非遺”傳承人國家級8人、省級29人、市級33人。同時,廈門市漆線雕藝術博物館、同安區小坪村、南樂團、歌仔戲劇團、高甲戲劇團、海滄青礁慈濟宮、鼓浪嶼鄭成功文化及中秋博餅經省文化廳授牌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省級示範點和示範園區。
加強涉臺文物古跡保護
涉臺文物古跡歷經歲月留存至今,見證了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萬縷情緣,是廈臺文化交流的又一重要載體。經過多年努力,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保護與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已普查登記的涉臺文物古跡達250余處,經廈門市政府核定並公佈為涉臺文物古跡保護單位的共有二批63處。2007年,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來廈考察涉臺文物保護工作時,對我市在涉臺文物古跡保護上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這項工作的開展,對從文物保護的角度做好對臺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現在,每年都有眾多臺胞到廈門市各涉臺文物古跡點參觀探訪、尋根謁祖,且人數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的臺胞參訪數已達2969人。
推動文化産業交流合作
以産業合作的形式推動對臺文化交流是我市近年來的一項有益嘗試。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搭建廈臺文化産業合作平臺,積極辦好“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和“海峽搖滾音樂節”等文化展會活動,以展會和活動帶動廈臺文化産業及文化旅遊産業的發展。
特別是2008年首次舉辦的“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邀請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台中縣、高雄市、台南市、新竹市和金門縣的113家台灣企業參加,海峽兩岸的參展企業共501家,共簽約109個項目,簽約總金額58.7億元,取得圓滿成功。
同時,努力推動廈臺文化産業實行合作、對接。近期,我們在市政府直接指導下,針對廈臺文化産業發展現狀,制定《廈門與台灣文化創意産業對接方案》,擬從“文化旅遊會展、動漫遊戲、演藝娛樂、工藝美術品、創意設計”等方面,加強與台灣文化産業合作、對接,爭取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推動廈臺文化産業發展,促進兩岸文化融合,密切兩岸聯絡做貢獻。(人民網記者趙艷紅 廈門報道)
責編:陳曦霞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