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媒體焦點》

CCTV.com  2010年01月21日 14: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新聞30分):

  《媒體焦點》美國救援海地遭質疑

  法國高級官員18日公開質疑美國對海地的援助行動是在“佔領”海地,要求聯合國必須調查和澄清美國在海地所扮演的角色。海地的近鄰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也批評美國援助海地“動機不純”。美國為何會受到這樣的質疑?世界又該如何幫助海地重建?

  1.英國《每日電訊報》 美國佔領海地有“前科”

  美國的救援行動被人質疑動機不純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歷史上海地曾有過被美國佔領的時期。1915年到1934年的19年間,美國佔領了海地。此外,1994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出兵海地,將被軍方趕下臺的阿裏斯蒂德重新扶上臺。《紐約時報》也評論説,從歷史看,美國和海地的關係呈現“要麼佔領、要麼無視”的兩極狀態。美國將在海地震後重建中扮演何種角色,奧巴馬政府須做好定位。

  2.日本《東京新聞》 美國:“垂簾聽政”還是“幕後英雄”?

  在三十多個支援國家中,美國的救助規模可謂獨樹一幟,派出了航空母艦,以及1萬多名軍人,加勒比海地區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這麼大規模的軍事集結了。這讓人非常明顯地感受到,美國想借此和拉美國家恢復信賴關係,讓拉美國家成為美國的後院,而此舉引來海地原宗主國法國的不滿。美國的支援方式,不得不讓人視為對別國的佔領示威。

  3.德國《明鏡》週刊 美國對海地的貧窮負有責任

  文章認為,歷史表明,迄今為止西方的干預大多加劇了海地的貧困。90年代,美國要求海地將水稻進口關稅從50%降到3%,這樣美國大量低價糧食得以進入海地。這之前,海地原本五分之四的水稻需求是靠自己種植滿足的,而今天海地三分之二的水稻依賴進口。而加拿大和美國等外資企業的進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加劇了海地的貧困。美國對海地的貧困是負有責任的,而現在,美國真的要幫助海地重建的話,恐怕要改變以前的方式方法。

  海地重建的方式方法目前還在討論制定之中,不少人都提出了建議。

  4.新加坡《聯合早報》 塞內加爾總統: 讓災民回非洲祖鄉

  海地的自然環境是幫助重建海地的重大障礙。由於這個島國的樹木幾乎被砍光,經常席捲加勒比地區的颶風在海地的肆虐尤其嚴重。僅自1994年以來,海地就遭受了5次重大災難。塞內加爾總統瓦德呼籲非洲各國,設法在非洲某地製造條件讓海地人回來。如果只是幾個人,可以提供他們一片屋頂和一塊土地。如果他們大批的到來,可以給他們一整個地區。”

  5、新華社 海地災後重建時間漫長

  國際危機組織高級副總裁馬克施奈德表示,遭遇地震重創的海地災後重建困難重重,人們應當做好幾十年的思想準備。他認為,目前需要在海地建立一個用於投資、增加就業的基金,並創建一個能夠把服務延伸至農村的公眾服務體系,因為70%海地人生活在農村。他希望聯合國在海地的災後重建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全面協調海地的災後重建。

責編:劉一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