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據此間消息人士透露,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有關各方18日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最後文件達成一致,大會可能于當地時間午夜前後閉幕。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當天晚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也證實説,經過12天的艱難談判,各國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取得了突破。
奧巴馬説,當天通過的文件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最終文本仍在起草中。
從7號開幕,到18號結束,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聲音通過媒體的電波傳遍世界的角落,回顧這次會議,它就像是一部情節曲折的連續劇,跌宕的劇情和人物間的衝突,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7號,各方代表在開幕式上相繼亮相,圍繞資金援助、減排目標闡述各自的觀點,略顯平淡的發言中暗流涌動,預示著本次會議將充滿曲折,但縱觀各方言論,“期盼本次大會最終達成一份有約束力的協議”成為共識,為力促各國代表達成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一連用了六個“請”字。
然而,就在會議進入第三天時,一份由發達國家“暗箱操作”的協議草案“丹麥草案”引起了諸多發展中國家的強烈抗議。草案背離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為一些發展中國家設置了減排義務,卻弱化了發達國家提供資金的義務。
與會場內談判進展之緩慢相比,12月5日落戶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北極熊冰雕融化速度卻很快——這一原本栩栩如生的雕塑,9號已露出金屬頭骨。
11號,會議第5天,氣候變化兩個工作小組《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分別提交了自己的官方草案。
然而在減排目標和溫度控制上,兩份草案要麼留白,要麼給出多項選擇。而圍繞著減排目標和資金支持等核心問題上,各方的分歧日益擴大。
當天,針對美國代表提出中國應當承擔與發達國家同樣的減排義務,中國沒有資格獲得資金支持觀點,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予以了直接駁斥。
12號,會期已達半程。圍繞關鍵問題的談判步履維艱。與會場內的沉悶相比,會場之外的哥本哈根街頭,卻很活躍。12號是全球67國的515個組織發起的“大遊行日”,有約5萬名來自全球各地的環保人士和普通民眾走上街頭,呼籲有關國家採取切實措施促進達成最終協議。
14號,會議進入實質性談判,各方分歧也越來越明顯,衝突更是無法避免。當天,基於對發達國家減排不力的強烈不滿,以非洲國家代表為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講話,濃重的火藥味甚至導致局部會談一度終止。
15號和16號,又有兩份新草案浮現,但由於避開關鍵問題和違規操作,遭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致指責。
17號,會議進入關鍵的“沸點”時刻。當天的議程從早8點排到了淩晨2點,堪稱本次大會最漫長的一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當天指出:“只有聯合國氣候談判兩個工作組提出的文件,才是大會討論唯一的基礎。”至此,有關會談重新回到“雙軌制”下繼續進行。而圍繞資金援助的問題,也有一些新的“聲音”出現。
這是美國第一次表示發達國家將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期氣候資金支持,但對於美國的出資份額和可供選擇的融資方式,希拉裏沒有正面作答。
從17號午夜到18號淩晨3點,來自26個國家的領導人就氣候變化大會最終文件草案進行討論。這一尚未定稿的文本內容包括給全球升溫幅度設限和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援助等,卻沒有提到發達國家2020年前的減排目標。草案還説,今後將就一個或多個具有完全法律效力的新協議舉行談判,務必在明年11月下一屆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達成協定。
********************* 延伸閱讀 *********************
協議的初步達成為哥本哈根會議之後,特別是明年應對氣候變化進一步的談判奠定非常好的基礎,整個大會應該畫上成功的句號。 [觀看全部視頻]
責編:劉一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