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環球瞭望:哥本哈根會期過半 三大談判鎖定成敗

 

CCTV.com  2009年12月16日 14: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專題: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 為明天而“戰”

  12月14日起,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進入核心議題談判階段。11日,此次大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特設工作組和《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分別提交了達成的初步草案。各國談判代表從14日起,將以這兩份草案為基礎展開談判,爭取在18日舉行各國領導人峰會之前,達成初步協議。

  長期合作工作組公佈的7頁“長期合作行動”草案中列出了若干選項,如溫度控制目標為1.5或2攝氏度,發達國家到2050年長期減排目標有75%至85%、80%至95%、超過95%共3個選項。而《京都議定書》工作組的草案共27頁,其中關於各國減排目標的表格多是空白,留待本週的談判做出決定。但兩份草案未能在三個談判焦點問題——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減排是否應該做到“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發展中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所需資金和技術的提供及其數額。這三大焦點問題的談判進展情況,將直接決定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最終結果。

  在發達國家減排目標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建議,發達國家到2020年應該比1990年減排25%至40%,發展中國家普遍要求發達國家減排40%,為發展中國家騰挪出發展經濟和消除貧困所必需的碳排放空間。目前除了挪威之外,其他所有發達國家承諾的減排目標都與上述要求有不小的差距,如美國宣佈減排目標還不到4%。

  以中國和“77國集團”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談判中要求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2013年至2020年)內,作為整體到2020年應在其1990年水平上至少減排40%。而美國首席談判代表斯特恩卻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加入《京都議定書》,日本代表在談判中明確拒絕為日本設定《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試圖拋棄《京都議定書》,或者避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強烈不滿,迄今已導致大會兩次暫停,許多非洲國家和部分島國甚至威脅説要退出談判進程。

  美國等發達國家在不願承諾大規模量化減排的同時,卻要求發展中國家的減排目標應該受到國際監督,做到“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簡稱“三可”標準)。這一要求違反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相關規定,即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應做到“三可”,而發展中國家可以自願減排,其減排目標為國內目標,不必接受國際監督。中國和“77國集團”已明確表示,不會在此次大會上接受“三可”要求。而發達國家卻把它們的減排目標的大小以及可能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數額,與發展中國家是否接受“三可”標準挂鉤,這對大會談判製造了相當大的障礙。

  在資金和技術的提供上,發達國家在談判中提出只能提供為期3年(2010—2012年)的快速啟動資金,每年100億,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它們對2012年之後的資金支持不願做出承諾。目前僅有歐盟宣佈了其在今後3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數額(72億歐元)。發展中國家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規定發達國家必須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轉移,發達國家迄今不但不履行《公約》,而且連短期資金也未能提供。它們要求發達國家在2050年之前至少提供其GDP的0.5%至1%,約1500億到3000億美元給發展中國家。在技術轉移上,發達國家依然老調重彈,大談知識産權保護問題,不願無償或低價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相關技術。

  雖然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承諾還遠未兌現,發達國家卻在談判中忙於對資金和技術的管理和使用提出各種苛刻的條件,甚至計劃讓由發達國家控制的世界銀行負責管理這些資金的使用。發達國家提供的少量資金,被發展中國家諷刺為連“人均一杯咖啡的錢”都不到。雙方在資金和技術提供上的分歧,在僅剩數天的談判中,幾乎難以得到彌合。

  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指出,哥本哈根大會可能不會取得成功,因為各國無法就“誰為氣候變化買單”達成一致。從1900年到2005年的100多年間,發達國家人口總數不到全球的20%,卻排放了全世界80%的溫室氣體,發達國家必須正視並承擔歷史責任,按照《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更大幅度地量化減排,並在資金支持和技術轉讓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足夠支持,才能在上述三大焦點問題上與發展中國家達成共識,以便在哥本哈根大會上達成公平而有法律約束力的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  

責編:王璐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