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根據本月3日獲得歐盟全體成員國批准的《裏斯本條約》,歐盟將設立常任歐盟理事會主席職位,負責主持歐盟會議、協調歐盟內部意見並在其他場合代表歐盟。另外,還將設立一名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以提升歐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然而,雖然經過密集磋商,但各國領導人始終無法在兩個人選上達成一致,眼看《裏斯本條約》條約下月1號就要正式生效,歐盟各國這才展開拉鋸戰,對此,歐洲媒體報道説,這兩位人選本應象徵歐盟各國“前所未有的團結”局面,但其産生過程卻“毫無掩飾”地顯露歐盟內部的嚴重分裂。
媒體還認為,兩名人選的最終確定是歐盟各國考慮地緣政治、黨派鬥爭、外交利益三方面主要因素並達成妥協的結果。
在地緣政治方面,歐盟“總統”和“外長”的確定,必須考慮到歐盟大國與小國、南歐與北歐、西歐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平衡。由於出自南歐葡萄牙的巴羅佐成功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出自中東歐波蘭的布澤克成為歐洲議會主席,歐盟必須考慮其他地區歐洲國家的利益與需求。因此來自西歐比利時的范龍佩最終獲選。
在黨派鬥爭方面,在歐盟多數國家佔統治地位的右派政黨要求歐盟“總統”出自右派,而一些在野的社會民主黨派則要求獲得歐盟“外長”的崗位。在外交利益方面,歐盟各國都希望在這次任命過程中最大獲益。
專家還認為,范龍佩和英國人凱瑟琳 阿什頓的搭檔也是一種妥協的結果,因為英國之前一直堅持前首相布萊爾出任歐盟總統,但最終,在各國領導人同意外長一職歸英國人所有以後,首相布朗最終放棄了布萊爾,因為與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的總統相比,外長的實權更大,在歐盟財政預算及外交方面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而選舉一位女外長,也體現了歐盟權力分配在性別上的平衡。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