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19號,歐盟27個成員國在布魯塞爾舉行歐盟特別首腦會議,會議將推選出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這相當於要給整個歐盟選個“總統”。但由於各國推舉的候選人之間競爭激烈,因此最後結果的出臺可能要推遲到20號甚至更晚。
根據剛剛獲得批准的《裏斯本條約》,歐盟將設立常任歐盟理事會主席職位,取消目前每半年輪換一次的歐盟主席國輪替機制。常任主席的任期為兩年半,主要負責主持歐盟會議、協調歐盟內部團結和共識,並在國際上代表歐盟,堪稱歐盟的“總統”。另外,歐盟還將設立“外交部長”一職,負責協調外交和對外援助政策。
分析人士認為,最終歐盟總統人選的確定,將會是各國和各政治派別間博弈的過程,其結果也可能出人意料。不久前還被視為這一職位不二人選的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因為他一貫的親美立場,出師未捷,就受到內外夾擊,離歐盟總統寶座已經原來越遠,而比利時首相范龍佩、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和盧森堡首相容克,則是目前最具競爭力的三位候選人。
其中呼聲最高的是比利時首相范龍佩,他在擔任比利時首相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才能,將陷入政治、經濟雙重危機的比利時重新帶入正軌,已經被媒體認為是唯一一個歐盟27個國家都能接受的人選。緊隨其後的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和盧森堡首相容克,兩人都來自於歐盟小國,從歷史上看,歐盟還沒有大國出任歐盟領導人的先例,因此最終“歐盟總統”人選可能還是來自小國。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