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視線:中美歧見有待文化交流“解碼”

CCTV.com  2009年11月15日 0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新網  
專題: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訪華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四日電 (記者 邢利宇)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在即,增進彼此了解、加強互信是雙方共同期許。然而,多年縈繞中美關係之間的貿易戰等問題,仍在其訪華前以不同形式“宣告”:歧見仍然存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姬虹對此指出,信任基於彼此相識相知,中美歧見有待文化交流“解碼”。

    姬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中美建交三十年,文化交流日益繁盛,特別是近幾年來,中美文化交流無論從規模、範圍、還是深度廣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如:中美兩國政府于二00七年六月十一日簽署《二00七年至二00九年中美文化交流執行協議》,其重要組成部分中美圖書館員專業交流項目,是兩國圖書館界首個政府級合作項目。今年一月十五日中美政府簽訂《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二百五十年以上的古跡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這一自一九九八年就開始磋商的文物保護項目,又將兩國文化交流拓展至文物保護新領域。

    “雖然如此,相對於經貿交往,中美‘文化交流逆差’嚴重。”姬虹強調,輸入多、輸出少,再加上語言障礙,導致美國普通民眾對中國及中華文化知之甚少,對中國的誤讀、誤解和歧見則因此存在於各個領域、層次的交往中。

    “美國文化在全球都在擴張,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姬虹説。她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首先在於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的産業化運作,其大眾文化在全球擁有支配地位,成為世界各國民眾的日常消費品;此外,政府對其大眾文化的擴張也是相當支持。

    對於美國大眾文化在中國的影響,這位學者表示了她的擔憂。“中國人口眾多,所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對今後的影響也更深遠。”

    英國哲學家羅素説過:“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中美兩國、兩國民眾之間如何才能建立長久的互信和彼此更加透徹的認識與了解?姬虹認為,“政府間文化交流協議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為推動雙方認識與了解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交流。”

    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簡稱IIE)二OO八年統計,在二OO六到二00七學年,中國在美留學生六萬七千七百二十三人,居美國外國留學生人數的第二位,訪問學者兩萬零一百四十九人,居美外國訪問學者人數的第一位。另有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中,來自美國的學生佔百分之七,佔第三位。二OO五年到0六年,在中國美國留學生八千八百三十人,比十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五百三十三。

    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消除語言障礙的培訓項目受到兩國政府和民眾的重視。迄今中國已在世界八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二百八十多所孔子學院,美國孔子學院數量目前已增加到六十五所。

    文化交流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雖然其影響重大而深遠卻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奧巴馬此次訪華,姬虹表示,希望兩國能進一步拓展文化交流領域,建立具有長效機制的交流項目,讓兩國普通民眾廣泛交流接觸,相互了解彼此的傳統文化、思想觀念、行為準則。“讓更多美國民眾改變中國還停留在坐轎子時代的陳舊印象,這也許更有效。”(完)

  相關鏈結:

責編:肖金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