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整點新聞16點):
目光再轉向英國,倫敦金融城是一塊方圓約1平方英里的區域,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而它對於英國更是舉足輕重,金融危機一年間,倫敦金融城究竟經歷了哪些影響如何,它的地位是否受到了動搖?來看看本台駐歐洲中心站記者的報道。
由於英美金融業的密切聯絡,2008年9月雷曼的破産給英國的後果同樣是災難性的。一夜之間,位於倫敦金融城的雷曼歐洲公司面臨1000億美元的索賠,約5000名員工面臨失業。
雷曼破産所帶來的恐懼更是難以控制的。倫敦富時100指數一個月內狂跌1000多點,金融城失業人數劇增,僅雷曼破産帶來的金融業的失業人數就超過了兩萬。
隨著危機的深入,無論是外資銀行還是英國本國的銀行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有段時間,甚至傳出匯豐銀行由於資金短缺要出租本部大樓的消息。所有這些都在使人懷疑倫敦金融城能否在這場危機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然而,隨著今年以來一系列數據的出爐,人們發現金融危機對倫敦金融城的衝擊有限。危機後,倫敦金融城在保險、企業融資等方面的依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場。
倫敦金融城市長陸毅安近日對金融城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進行了回顧。他説,雖然2008年非常困難,但是倫敦股票交易所全年融資額依然達到630億英鎊,而今年頭七個月融資額更是高達590億英鎊。在基金和資産管理方面,倫敦金融城現在管理著4萬1000億英鎊的資産,約佔世界9%,僅次於紐約,位居世界第二。此外,倫敦金融城的外匯交易額依然佔世界三分之一的份額。
陸毅安在談及金融城在危機中何以保持競爭力時表示,倫敦寬鬆的政策環境、充足和優質的人才資源和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倫敦的最大優勢。他還強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對於金融城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
倫敦金融城市長陸毅安:“作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大都市,倫敦積極歡迎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金融城工作的數萬專業人士之一的高盛投資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也對金融城的發展非常樂觀。
吉姆•奧尼爾:“金融城還會迅速發展。時區的優勢,英語的優勢還有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國際金融服務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則用一個通俗的比喻概括了這場危機對金融城的影響。
霍華德•戴維斯:“它的基礎設施還是很好,人們選擇倫敦的原因還在。一句話,在倫敦生金蛋的鵝還在,它生的金蛋會少些,但是它並沒有飛走。”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