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8點):俄美核裁軍談判始自上世紀80年代,雙方簽訂了多個條約。現有條約將於今年12月5日到期。奧巴馬上任後,美俄雙方就簽訂後繼條約逐漸達成一致。以下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相關背景。
《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簽署於1991年。俄美雙方約定,各自擁有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潛艇發射彈道導彈、重型轟炸機等運載工具總數不超過1600件,攜帶核彈頭不超過6000枚。
2002年,俄美簽署《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規定2012年底之前各自將核彈頭削減到1700枚到2200枚。
美國前總統布什卸任前,美俄雙方未能就續約或簽訂後繼條約取得共識。奧巴馬上臺之前,美俄在美在東歐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俄與格魯吉亞衝突及北約東擴等方面矛盾突出、關繫緊張。
奧巴馬上任後,表明要為修復雙邊關係開啟“重啟鍵”。
今年5月中旬,俄美就《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後繼條約開始全面談判。7月初,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莫斯科簽署文件,初步約定將兩國核彈頭數量各削減到1500枚至1675枚,比現行條約規定的最多低三分之一左右。
相關鏈結: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