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軍人形象不斷刷新 美承認解放軍救災反應快

 

CCTV.com  2009年09月02日 09: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6月28日,中國和蒙古“維和使命--2009”維和聯合軍事訓練在北京地區某訓練場舉行開訓儀式,蒙古參訓人員對中國軍人的單兵裝備産生興趣。

  “如果世上真的沒有喬峰,我嫁給李雲龍也可以”——當電視劇《亮劍》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一位女大學生甚至這樣説。

  這句話的背後,是和平時代民眾對英雄的呼喚。而軍人,承載了當代中國人更多的英雄情結。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到五、六十年代“誰是最可愛的人”,戰爭年代的中國軍人,用血肉之軀譜寫了錚錚鐵骨男兒的英雄形象;

  同樣的英雄情結,卻在社會轉型期,遭遇到了來自市場經濟的衝擊,“一切向錢看”,軍人成了人們眼中的“傻大兵”;

  但是,抗洪搶險、冰雪災害、抗震救災,民眾一次次看到,正是不怕犧牲的人民子弟兵一次次衝在最前面;

  今年,國家還將招收十二萬大學生入伍當兵,官兵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中國軍隊的形象不斷刷新,每次都沒有讓人失望。

  對此,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表示,軍人形象的變遷,實質反映著社會評判即社會價值觀的變化。

  這是出於提升軍事軟實力的考量,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需要這樣的形象塑造。專家們在接受採訪時,無一例外都提到了這一點。

  誠如某集團軍政委高建國少將所言,在信息化條件下,一支軍隊不主動塑造自己就必然會被別人塑造。軍隊必須適應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高、軍隊對外交往日益擴大的新局面,以大國軍隊應有的風範示人。

  人們看到,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災中,美國《國際日報》在《死亡廢墟中肅立的士兵》一文中,描述了一位持續奮戰搶救生命的士兵,一手托軍帽、一手下垂,為死難災民致哀這一震人心弦的形象。美聯社也不得不承認,與二00四年美國遭受卡特裏娜颶風災害時的美國軍隊相比,中國軍隊的反應速度要快得多。

  公方彬認為,正是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的進步、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以及軍隊自身的發展需求,決定了中國軍人形象的變遷。在執政理念、社會價值觀發生偏移的時候,對軍隊做出的負面評價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每在事件發生之時,“群眾面對死亡的時候,軍人義不容辭地面對死亡;民眾一次次看到這支軍隊的力量,以及這股力量後面雄厚的基礎。”

  另一方面,公教授表示,大批大學生入伍,提高了官兵素質。而綜合素質的提高一定能夠提升中國軍人的形象。這是中國軍隊發展的必然。

  相關鏈結:

責編:閆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