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27日消息:美國合眾國際社25日刊載日本全球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長島知二的文章稱,近年來,中國雄心日漸膨脹,大有與美國直接對抗稱雄亞太之勢。美國與亞太諸國不應該放任中國在該地區發展其核力量,而是應該聯合起來建立環太平洋安全合作組織遏制中國發展。
文章稱,1945年初夏日本向以美國為首的同盟軍投降。事實上,日本的戰敗是必然的,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僅在1945年3月盟軍對東京的空襲行動中,便有12萬人(大部分是平民)喪生於美國的炸彈之下;在4至6月的沖繩戰役中,又有22萬沖繩軍民喪生;此後,同盟國于7月發表的《波茨坦宣言》向日本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其全面無條件投降。
不過,文章進一步指出,雖然日本在這些戰役中損失慘重,但當時美國研製的新式炸彈才是它決定投降的根本原因——8月在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兩顆原子彈,在一瞬間就分別使15萬和7萬人喪生。這是一場空前的人為災難。在這種情形下,美國自然會認為原子彈就可以結束這場戰爭。
文章稱,在此後的幾十年中,隨著世界各國對原子彈的巨大破壞性及輻射性的進一步了解,世界上主要軍事大國都將其作為人類已知的最有效軍事手段進行重點發展。此外,原子彈的運載工具——導彈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目前已經出現了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以及短程、中程和遠程導彈。
文章稱,作為這場遊戲的最新參與者,朝鮮充分認識到了核武器和導彈在軍事及政治領域的意義。據信,朝鮮已經製造並部署了許多對準韓國目標的短程“飛毛腿”導彈,以及約320枚瞄準日本的中程“勞動”導彈。雖然屢遭國際社會譴責,但平壤仍在繼續試射其“大浦洞”導彈,該種導彈射程能夠覆蓋美國大陸及夏威夷。
文章還舉例稱,長達幾十年的冷戰中,蘇美兩方陣營一直維持著“相互確保摧毀”(MAD)戰略。而美國及其西方同盟國最終獲得冷戰勝利的原因,則應該是美國、英國、法國和西德之間建立的核武器聯盟,以及據稱通過戰略防衛計劃(即星球大戰計劃)獲得的優勢地位。
文章介紹説,面對擁有核武器的蘇聯,美國採取了十分明智的政策,即協助英國和法國發展核武器。在這種情況下,英法兩國迅速擁有了本國核武庫。不久後,西德也同意在該國領土部署美國核武器,繼而成為北約組織抗擊蘇聯的前沿陣地。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