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熱比婭獲澳熱捧 我們“失誤”在哪?

 

CCTV.com  2009年08月25日 14: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專題:烏魯木齊市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

 

  儘管墨爾本電影節已經過去了,但是冷靜想想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們反思的。我記得當8月初墨爾本電影節準備播放熱比婭紀錄片《愛之十條件》時,僅僅賣出了8張票,應者寥寥。在中澳媒體將此事炒熱之後,我打電話去詢問訂票的情況時,據説首場的票已賣光了。此前,我問了好幾個澳大利亞的朋友,問他們是否聽説過“熱比婭”這個人,他們都一臉茫然。澳大利亞人不關心中國的新疆問題,也不關心熱比婭。但是我看到最近中澳媒體相互指責,鬧得雙方非常不高興。無法溝通顯然是中西方在熱比婭事件上出現的問題。

  對於中國人來説,熱比婭是“75”事件的幕後黑手,而澳方居然對此人放行,且提供舞臺讓其宣講她的一套分裂言論,這顯然是無法容忍的!不過澳大利亞人並不這麼看。西方很多人也不這麼看。他們總是持有雙重標準,對恐怖主義活動也存在雙重標準。若是針對中國的恐怖主義活動,在他們看來未必是壞的。而美國也一直暗地裏支持熱比婭搞分裂活動。如果是西方國家的反恐,它們就傾向於將反恐與人權問題分開來談,但對中國未必如此。這無疑妨礙了他們去認識和理解中國的立場。在反對中國立場的基礎上,他們自然而然會形成自己的判斷。

  儘管一些西方媒體攻擊我國外交官,但我們的外交官去向澳大利亞提出抗議時,仍是彬彬有禮的。他們此舉在所有中國人看來,無疑是值得稱讚的,並無不妥之處。然而,澳大利亞媒體、電影節組委會等機構的理解就不一樣了。“bullying”如果翻譯為“欺負”不失準確的話,最近我常聽澳大利亞人將這個詞挂在嘴邊,認為他們受到了中國的“欺負”。《悉尼先驅晨報》皮特?哈特車爾的文章説,“北京指教我們,讓我們感覺好像是生活在北京的政治勢力範圍。”《澳大利亞人報》的社論説,“中國沒有權利在澳大利亞新聞審查。”之所以出現這種與中國唱反調,甚至讓很多中國人冒火的論調,問題還是出在意識形態、價值觀的不同上。

  首先,熱比婭在“75”事件問題上的罪行,還沒有在國外達成共識。對澳方來説,熱比婭並非一名恐怖分子。其次,按照西方人認識世界的方式,事情的真相在於多渠道的信息,多種聲音之下的分辨,然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一個澳大利亞人這樣問道:“請問該由誰來告訴我熱比婭的真面目?”

  這個提問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因為西方人首先會認為中國單方面提供的並非是熱比婭的真面目。在國外,我們很難去禁止外國的影視機構和媒體等傳播包括美化熱比婭、達賴之類的信息。我看到《環球時報》8月12日的報道中也提到,中國也強烈要求新西蘭的一家電視臺取消播放《愛之十條件》,而改為播放《新疆烏魯木齊7?5暴亂:真相》。這顯然和墨爾本的電影節的做法有類似之處。這種做法表達了我方的立場和抗議的姿態,但是被對方採納的可能性卻幾乎為零。

  可見,要讓西方人認識到熱比婭是一個罪犯,肯定不是通過禁止他們去看一些“美化”熱比婭的東西來達到。因為越是禁止,越是讓西方人好奇,越是促使他們更多地去接受與我們反面的觀點。所以,與其去堵,不如疏導,提供兩面理的方式,讓西方人自己形成判斷。我們可以不用新西蘭電視臺取消播放,但是關鍵在於我們一定要讓它同時播放《新疆烏魯木齊7?5暴亂:真相》。如果我們能在新疆問題上形成我們強大的話語權的話,我們的聽眾會更多。我們可以在國外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如網絡、影視、書籍和媒體等來廣泛傳播我們的有關新疆、有關熱比婭等之類的真實信息,我想,這樣西方人的選擇性偏視的程度或許能有所減輕。

  相關鏈結:

責編:閆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