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俄華商探路“白色清關” 丟掉“倒爺”帽子

 

CCTV.com  2009年08月17日 10: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在俄華商探路“白色清關”

  華商的轉型路,離不開中俄兩國政府相關部門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建立正常的營銷網絡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關健斌發自莫斯科 “如果説當年一些華商選擇‘灰色清關’是萬般無奈中的無奈。

  但現在大家必須要痛定思痛,要想徹底丟掉‘倒爺’的帽子,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走‘白色清關’之路。因為事實證明,‘灰色清關’是死路,是絕路。”

  8月11日,一位在俄打拼了10多年的華商代表語氣堅定地“下決心”。

  “灰色清關”,指的是長期以來在中俄貿易中存在的,華商委託不出具正式海關報關單和稅單的俄羅斯“清關公司”,完成發貨、收貨中間環節的情況。今年6月底,俄有關部門以“銷售走私貨”為由,突然關閉了莫斯科切爾基佐夫大市場,並封存其中貨物,這給市場內主要經營者——在俄華商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直依賴“灰色清關”的在俄華商如何繼續在俄市場中生存?未來之路應如何走?在俄羅斯中國總商會邀請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在俄中資機構、華人團體等百位代表召開的“在俄華商未來之路”研討會上,“白色清關”是他們給出的唯一答案。

  華商陷入“連環計”?

  讓華商對“灰色清關”徹底絕望的消息來自8月10日。當天,莫斯科東部行政區區長尼古拉葉夫季希耶夫對外界透露,“莫斯科市政府將於今年9月開始拆除切爾基佐夫市場上屬於莫斯科市地段的建築”。

  此消息打破了此前一直聲稱“切爾基佐夫市場老闆正在給俄高層做疏通工作”的傳言。

  8月14日,俄《生意人報》又披露,莫斯科東南區政府已收到附近大量居民的投訴,他們對位於本區內的“莫斯科商貿中心”最近向中國商人出租了幾千個攤位表示不滿。這意味著,從切爾基佐夫市場撤出的華商進入莫斯科其他市場的舉動已引起了當地商人和居民的一些不安。

  “華商在其他市場找攤位,因為大家想把自己手上的貨儘快出手兌現。”一位在俄華商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道,但實際上,由於從切爾基佐夫市場拉出來的部分貨物還是通過“灰色清關”進入俄羅斯的,它們的“天生性缺陷”使之隨時可能遇到再次被查扣的危險。這位華商不無擔心地説,從某種意義講,這些貨物似乎陷入了“連環計”,不能完全排除俄強力部門再對“一隻螞蟻”流出的貨物“窮追猛打”,搞“秋後算賬”。

  決心告別“灰色清關”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副會長王春榮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目前,華商在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內存放的大部分貨物已被拉出,但貨值最大的裘皮大衣等貴重商品還有部分留在市場內。在貨物轉移的過程中,市場內警察、保安、管理員甚至是搬運工也對華商層層盤剝、敲詐勒索。不過中國駐俄使館和協調小組成員對此進行了直接干預,盡可能減少了華商的利益損失。

  “在俄華商再不能走‘灰色清關’的老路了!”一位損失近400萬美元的華商痛心地説。令他和同伴們後悔的是,其實中國駐俄使館和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等部門很早以前就提醒華商注意俄方相關政策的調查,儘快放棄“灰色清關”的做法,但華商們都沒想到俄方的清查會來得這麼快。

  儘管以往“灰色清關”讓在俄華商在切爾基佐夫大市場收穫頗豐,但據記者了解,在中俄民間“灰色清關”貿易中,大市場管理者的利潤佔比為80%左右、運輸公司和灰色清關公司的利潤佔比超過10%,而在俄華商的利潤佔比僅為3%-7%左右。實際上,華商成了“灰色清關”公司、俄國內腐敗和不法分子的“提款機”。

  轉型路需要中俄合作

  那麼,關閉華商貨物雲集的大市場後,在俄華商未來如何發展呢?多位近年來一直堅持“白色清關”的在俄華商開始通過自身經歷鼓勵其他華商走“正規清關”的道路。他們呼籲,在俄華商需要改變經營模式、打造自身品牌、提高個人素質、增強維權意識。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一般俄方法律規定的“白色清關”程序,通常會因長時間拖延華商正常收貨時間而造成“合法的損失”。因此,在涉俄企業和在俄華商加強自律的同時,兩國政府相關部門也應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一方面,中俄雙方應在海關合作機制和經貿合作機制的框架下進一步密切配合,建立正常的貿易通道,為中俄商人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雙邊貿易平臺;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和貿易促進機構應切合幫助中國企業在俄建立正常的營銷網絡,樹立自己品牌的良好形象。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服裝在俄服裝市場的份額為31%左右,而且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已成功進入俄高檔商場,這表明俄市場對中國商品需要量還很大。“所以,完全放棄俄羅斯市場對國內涉俄企業和華商而言未必是最佳選擇。”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蔡桂茹説,而合法經營的貿易通道事實上已有嘗試。

  她指的是2006年8月1日,中國在俄羅斯投資建設的中國“友誼”海關保稅庫。這是經俄海關批准的第一家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海關保稅庫,由俄海關直接配備工作人員,提供通關服務。在其當年的開業典禮上,俄聯邦海關署署長親自向經營者——中國歐洲商業開發投資管理中心頒發了保稅庫營業許可證。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