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評論:洪都拉斯政治僵局潛藏美國因素

 

CCTV.com  2009年08月06日 09:3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洪都拉斯發生軍事政變

  新華網專稿:拉美彈丸小國洪都拉斯6月28日發生軍事政變,將民選左翼總統塞拉亞驅逐出境,並建立了以議會議長米切萊蒂為總統的右翼臨時政府。這個國土面積僅11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50萬的小國發生的軍事政變震動了整個美洲大陸,遭到了全部34個美洲國家以及歐盟國家的譴責。

  在美國操縱下,洪都拉斯對立雙方通過哥斯達黎加總統阿利亞斯的幾次調停談判,已經宣告失敗。臨時政府堅持不讓塞拉亞回國復職,塞拉亞則堅持必須回國重新掌握政權。塞拉亞試圖從尼加拉瓜通過空中和陸路回國的行動也已經失敗。目前,洪都拉斯政局處於僵持狀態。

  洪都拉斯政變伊始,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等拉美左翼領導人就一直懷疑美國因素在洪都拉斯政變過程中的作用。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慫恿和支持洪都拉斯軍事政變,政變成功後,又玩弄陰謀詭計,讓洪都拉斯政局陷於僵持狀態。美國雖然迫於拉美國家的政治壓力和從美國全球“巧實力”外交戰略部署出發,也對洪都拉斯軍事政變予以譴責,並對臨時政府採取了一些軍事和經濟制裁措施。但是,塞拉亞認為,美國沒有徹底斷絕與洪都拉斯的商業往來,也沒有斷絕外交關係,如果美國這樣做了,那將是對洪都拉斯臨時政府的致命打擊,因為美國是洪都拉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

  此外,干涉別國內政歷來是美國政府的外交支柱之一,也是美國的基本國策,對其他國家如此,對其拉美“後院”更是如此。美國曾經動用武力將巴拿馬和海地等拉美國家的領導人趕下臺。但對洪都拉斯軍事政變,美國卻連武力威脅的手段都沒有使用。

  分析人士認為,洪都拉斯臨時政府和美國政府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通過拖延手段,不讓被推翻的塞拉亞總統回國重新執政,一直拖延到今年11月29日舉行大選,選舉新的總統,最終把塞拉亞總統趕下臺。到目前為止,可以看出,美洲國家組織對改變洪都拉斯政局無能為力,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等左翼國家也束手無策,塞拉亞及其支持者也無力回天,洪都拉斯臨時政府還在繼續執政。實際上,真正能夠改變洪都拉斯政局的關鍵因素就是美國,但美國目前不想也不願意這麼做。洪都拉斯局勢究竟怎樣發展,還要拭目以待,尤其是要看美國如何動作。

  塞拉亞8月4日在訪問墨西哥時發表講話表示,雖然美國已採取諸多措施制約洪都拉斯臨時政府,但遠遠不夠,希望採取更多制裁措施。洪都拉斯經濟的70%至80%都依賴美國,兩國簽有多項貿易、軍事、移民協定。如果美國能夠採取嚴厲的經濟制裁措施,洪都拉斯臨時政府就難以為繼。美國國務院7月底僅僅吊銷洪都拉斯臨時政府4名官員赴美外交簽證,但不吊銷洪都拉斯臨時政府赴美商務人員的簽證,並沒有對臨時政府釜底抽薪,而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

  一、拉美第一聲政變驚雷

  洪都拉斯總統塞拉亞贏得2005年11月舉行的大選後於2006年1月宣誓就職,任期4年,明年1月將任期屆滿。今年11月29日,洪都拉斯將再次舉行大選。

  但是,1982年通過的洪都拉斯憲法規定,總統4年任期屆滿後,不得連選連任。這就意味著塞拉亞不得參加今年的大選。可是,塞拉亞認為他目前的民意支持率非常高,有可能贏得大選獲得連任。因此,他倡導今年6月28日就修改憲法問題進行全民公投。修憲的主要內容是廢除總統不得連選連任的條款,允許總統連選。

  塞拉亞舉行公投的決定遭到洪都拉斯最大反對黨國民黨(藍黨)、反對黨控制的議會、最高法院以及軍隊的反對,因為反對黨企圖通過大選取得政權。洪都拉斯議會認為塞拉亞總統倡導舉行全民公投的決定是違法的,軍隊也持同樣態度。

  在這種情況下,塞拉亞6月24日宣佈,免除總參謀長巴斯克斯、國防部長埃德蒙多奧雷亞納和海軍、陸軍和空軍總司令的職務。

  洪都拉斯最高法院6月25日宣佈,塞拉亞罷免巴斯克斯違反憲法程序,必須恢復後者職務。塞拉亞不予理睬。當晚,議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對塞拉亞展開調查,以確認他的行為是否威脅法治。

  在6月28日即將舉行全民公投的淩晨,洪都拉斯軍隊發動政變,數百名全副武裝的軍人闖進位於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總統官邸,將總統塞拉亞強行扣押並用直升機轉移到中美洲的另一個國家哥斯達黎加。隨後,建立了臨時政府,並籌備11月29日的大選。

  洪都拉斯軍事政變是拉美地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生的第一次獲得成功的軍事政變。委內瑞拉等國家雖然也曾發生政變,但都以失敗告終。20世紀中葉,拉美國家軍事政變層出不窮。當時,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和巴拿馬等許多國家都是軍人掌權。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民主化浪潮的推進,拉美軍人政權先後還政於民,33個拉美獨立國家全部建立了民選政府。

  二、美國對政變竊竊自喜

  洪都拉斯政變的起因是塞拉亞搞修憲全民公投,企圖連選連任總統。但是,政變的深層次原因是洪都拉斯國內親美右翼勢力與以塞拉亞為代表的左翼勢力的一次較量。

  塞拉亞所屬的自由黨又稱“紅黨”,主要代表工商資産階級的利益,在城市和農村有較大影響力。一般認為,塞拉亞是屬於拉美“左翼”勢力的範圍。塞拉亞就任總統後,擴大教育、醫療等領域資金投入,扶持低收入階層增收,因此在農村和中下階層中擁有較多支持。

  洪都拉斯位於中美洲北部,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南同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交界,西與危地馬拉接壤。洪都拉斯是拉美地區乃至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不足2000美元,軍事力量比較薄弱,軍隊人數不足1萬人。

  洪都拉斯與美國歷來友好,關係特殊。100多年來,洪都拉斯一直是處於美國、國內政治寡頭和大企業家三股力量的控制之下。美國每年都向洪都拉斯提供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目前,美國在洪都拉斯有一個軍事使團,一個軍事基地和500人駐軍。洪都拉斯是美國在拉美地區少有的駐紮軍事力量的國家之一。古巴革命領導人卡斯特羅最近在專欄文章中説,數十年來,美國在洪都拉斯建立長期軍事基地並利用這一基地壓制中美洲左翼力量。

  但是,塞拉亞上臺後,開始逐步擺脫美國的控制,努力發展與委內瑞拉、古巴和尼加拉瓜等拉美左翼國家的關係。

  近年來,拉美地區通過大選,左翼政權紛紛上臺執政。目前,拉美已經有包括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尼加拉瓜和古巴等國在內的15個國家的政權在左翼人士手中,其國土總面積和總人口分別約佔拉美地區總人口和總面積的80%。

  被稱為“反美鬥士”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為經濟後盾,在拉美地區與美國展開博弈。2001年查韋斯提出“玻利瓦爾美洲國家替代計劃”,旨在與美國倡導建立的美洲自由貿易區抗衡。洪都拉斯是該組織9個成員國之一。此外,委內瑞拉還于2005年倡議成立了地區性能源合作組織“加勒比石油計劃”。洪都拉斯于2007年12月正式成為“加勒比石油計劃”締約國。根據該計劃,委內瑞拉每天向洪都拉斯供應2萬桶原油。

  塞拉亞這些偏“左”的內外政策引起美國政府的不滿。因此,美國對洪都拉斯通過軍事政變推翻塞拉亞政權竊竊自喜。政變伊始,查韋斯就公開指責洪都拉斯政變背後有美國的影子。

  但是,洪都拉斯政變遭到國內塞拉亞支持者的反對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美洲國家組織通過決議,決定中止洪都拉斯成員國的資格,並要求恢復塞拉亞的總統職務。洪都拉斯的三個鄰國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宣佈封鎖與洪都拉斯的邊界。委內瑞拉宣佈停止提供石油。歐盟成員國外長政變當天發表聲明,譴責洪都拉斯軍事政變。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從本國戰略利益考慮,不得不支持美洲國家組織譴責洪都拉斯政變的決議,並宣佈中止與洪都拉斯的軍事合作並停止部分經濟援助。在塞拉亞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裏進行所謂“私人”會晤後宣佈,由1987年因成功斡旋中美洲危機並簽署和平協議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哥斯達黎加總統阿利亞斯為調解人,爭取和平解決洪都拉斯危機。不久前,塞拉亞與臨時政府總統米切萊蒂在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進行了間接談判,因雙方各執己見,不歡而散。塞拉亞堅持回國復職,而米切萊蒂則反對塞拉亞回國,雙方未能達成協定。

  美國在處理洪都拉斯政變這個棘手問題上實行兩面政策。首先,洪都拉斯政變打亂了奧巴馬政府試圖改善與拉美國家關係的戰略部署。近年來,布什政府採取“忽視”拉美“後院”的政策,與拉美關係疏遠,引起拉美國家的普遍不滿。奧巴馬今年1月上臺後,積極調整與拉美國家的關係,其中包括改善與古巴和委內瑞拉等激進左翼政權的關係。洪都拉斯政變遭到全部拉美國家的強烈譴責,美國只能違心地隨聲附和,否則,美國與拉美的裂縫會進一步拉大。

  第二,美國先被動後主動,與委內瑞拉針鋒相對,現在已經搶回了解決洪都拉斯危機的主導權。分析人士認為,洪都拉斯政局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政變伊始,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等國十分活躍,試圖主導化解危機,美國比較被動。查韋斯甚至揚言軍事解決危機,尼加拉瓜還向邊界地區調動部隊。後來,美國發現事情不妙,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就主動邀請洪都拉斯對立雙方到華盛頓進行磋商,最後,決定由哥斯達黎加總統阿利亞斯調停解決危機。查韋斯認為,美國讓阿利亞斯進行調停,是一個解決不了問題的掩人耳目的大陰謀。

  第三,美國在解決洪都拉斯危機問題上實行兩面政策。一方面,美國實際上是同情和支持政變當局的,討厭塞拉亞左翼政權,也不希望塞拉亞重新回國掌權。但是,另一方,美國又迫於國際輿論同聲譴責洪都拉斯政變破壞民主進程一邊倒的壓力,又不得不裝模作樣地譴責軍事政變。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如意算盤是臨時政府主持今年11月的大選,通過選舉將塞拉亞邊緣化。但是,這將遭到拉美國家的普遍反對。

  三、臨時政府內外交困

  洪都拉斯臨時政府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尷尬境地。首先政治處境困難。政變後建立的臨時政權的合法性遭到普遍質疑,國際社會對政變一片譴責聲,國內塞拉亞支持者不斷舉行抗議活動,雖然塞拉亞試圖回國的嘗試失敗,但他們表示將隨時準備歡迎塞拉亞回國執政。

  此外,洪都拉斯經濟困難。洪都拉斯是一個農業窮國,主要産品是咖啡、甘蔗和香蕉等。國際金融危機更使洪都拉斯經濟雪上加霜。洪都拉斯主要經濟支柱是僑匯和外援。旅居美國的洪都拉斯人每年創造的僑匯量佔該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四分之一。但是,洪都拉斯政變後,外援紛紛中止。美國已中止一項價值1650萬美元的對洪軍事援助,並威脅中止其他領域共計1.8億美元的援助項目。此外,委內瑞拉已停止向洪都拉斯供應石油。多個與洪都拉斯接壤的中美洲國家也開始對洪都拉斯實施貿易封鎖。洪都拉斯臨時政府財政部長加芙列拉努涅斯説,洪都拉斯經濟今年可能要下降2%,較今年初增長2%至3%的預測是急轉直下。

  雖然如此,洪都拉斯臨時政府仍在負隅頑抗,試圖繼續控制局勢。其主要手法可能一是拖延戰術。如果臨時政府能夠拖延到明年1月,屆時,塞拉亞的總統任期將期滿,塞拉亞將無望回國執政。二是提前大選。按照法律,洪都拉斯應該於今年11月舉行大選。臨時政府可以提前大選。但是,這種大選存在兩個問題。第一,支持塞拉亞的總統候選人可能當選。第二,這種大選的合法性可能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質疑,拉美國家也很難認同選舉結果。

  洪都拉斯政變在普遍恢復民主政體的拉美開創了一個惡劣的先例。這不僅是洪都拉斯本國右翼勢力與左翼勢力的一次較量,同時,也是拉美右翼勢力與左翼勢力開始進行較量的一次嘗試。正如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7月10日在專欄文章中所説:如果洪都拉斯總統塞拉亞無法恢複權力,這種政變形式或許會在拉丁美洲國家引起效仿傚應,一股政變浪潮將席捲許多拉丁美洲國家。

  洪都拉斯政局將如何演變,塞拉亞能否回國重新執政以及何時回國執政,人們並不十分關心。人們更加關心的是,拉美右翼勢力向左翼勢力的反撲能否得逞,如果得逞,這將意味著什麼。這就是拉美小國政變之所以能夠震動美洲大陸,鬧出巨大動靜的原因之一。

  目前,洪都拉斯與我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而與台灣地區保持所謂的“外交關係”。洪都拉斯政變前後,洪都拉斯與台灣關係十分微妙,甚至有些緊張。

  據報道,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年5月訪問中美洲的薩爾瓦多,並順道訪問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根據日程,馬英九本應該于5月28日和29日訪問洪都拉斯,但是,當時的洪都拉斯總統塞拉亞突然宣佈取消馬英九的訪問,原因是與台灣承諾的3億美元“帕圖卡三號(Patuca III)”水電站援助計劃變卦有關。據稱,台灣建議改以20年長期補貼作為補償,但總數不足原計劃的1/15。

  今年6月底,馬英九再次訪問中美洲。根據計劃,馬英九在7月1日出席巴拿馬新總統就職儀式之後,先後訪問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但是,因為洪都拉斯發生政變,馬英九宣佈取消對洪都拉斯的訪問。洪都拉斯政變後,台灣當局公開發表聲明,譴責洪都拉斯政變,認為政變違背了民主原則。(劉瑞常) (2009年8月6日)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