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華裔太空人分享經驗:美俄設計哲學不同(組圖)

 

CCTV.com  2009年08月03日 14: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盧傑(中)為喜愛航空科技的兒童一一簽名。 (美國《世界日報》/劉庠攝影)

  華裔航天員盧傑牽著兒子觀看中國古董飛機降落。 (美國《世界日報》/劉庠攝影)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聖卡洛斯市希勒(Hiller)航空博物館一年一度的中俄飛機展8月1日舉行,今年請到曾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居住長達半年的華裔航天員盧傑,分享駕駛宇宙飛船的經驗,吸引附近民眾扶老攜幼參加。

  博物館發言人坦納(WilliamTurner)表示:“我們不斷嘗試新鮮的東西。

  我們附近有很多華人。許多來參觀的小孩子可以親眼看到並觸摸祖父曾經架駛過的飛機,對他們來説是很重要的體驗。”

  出席聖卡洛斯市希勒航空博物館中國飛機展的華裔航天員盧傑,是第一位駕駛蘇聯Soyuz宇宙飛船的非俄籍航天員。曾經三次上太空的他總共離開地球184天21小時47分。他在1日的展覽會上分享駕駛俄羅斯宇宙飛船的經驗,併為許多嚮往太空旅行的孩童簽名留念。

  2003年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美國太空總署飛航計劃全面停擺。但國際太空站的任務如不進行,失修的設備將成為浪費。因此太空總署決定派兩位航天員到俄羅斯受訓,使用俄羅斯宇宙飛船前往太空站。

  從未駕駛過俄羅斯宇宙飛船的盧傑,一到俄羅斯就展開每天20小時、每週七天的密集的訓練,在2003年4月26日出發前往太空站服務。

  盧傑説:“俄國人造宇宙飛船的科技和美國不一樣。他們的宇宙飛船像坦克一樣,只是因為要飛到太空,所以換了一個巨大的引擎。這種做法雖然簡單,但是實際的成效還不錯。美國太空科技非常精密複雜,但是越複雜,出錯的機會也越大。俄國人的設計哲學是,宇宙飛船是要給21歲的小夥子在零下200度的環境下拿著榔頭工作的地方。”

  盧傑在太空站上每天運動兩小時,沒有任何骨質流失的問題,也沒有生過病。他在回到地球後三個星期就可以打網球。他説:“離開太空站後生理上的恢復遠不及將人生重新帶上軌道困難。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找回正常的生活。”

  盧傑在離開地球的六個月間,所有賬單都用信用卡支付。結果在任務結束前一週左右,信用卡需要換新,許多賬單都跳票。回到休斯敦的第一天就因為汽車牌照稅沒繳被開了罰單。(劉庠)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