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俄美恩怨20載 "重啟"面臨"四重門"

 

CCTV.com  2009年07月13日 08: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7月6日,奧巴馬與梅德韋傑夫代表兩國簽署多項合作文件後,兩人相視而笑。

  7月6日~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對俄羅斯進行訪問,宣佈“重啟”兩國關係。然而,已經習慣了民眾熱烈歡呼的奧巴馬,在俄羅斯感受到的卻是冷淡與懷疑。

  這種懷疑恰好體現了俄美關係的真實一面——俄美關係走到需要“重啟”地步,並非一年兩年,也不是某個問題所致,而是冷戰結束後20年中,由一系列問題層層累積所引發。

  20年來,美俄關係的大勢是越走越艱難。從上世紀90年代北約東擴、北約轟炸前南斯拉伕,到21世紀初伊拉克戰爭、前獨聯體地區“顏色革命”以及去年8月俄格衝突,俄美之間20年結下了太多矛盾,也種下了互不信任的心結。

2009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美前總統克林頓與俄前總統普京會晤。

1995年10月23日,葉利欽與克林頓在紐約相談甚歡,克林頓開心地流出了淚。

  歷史回顧

  從“蜜月”到“冷戰”

  美俄經歷三“拐點”

  從冷戰結束到奧巴馬訪俄,近20年裏俄美經歷過蜜月,也多次陷入緊張對峙,走向“冷戰”邊緣。

  20年時間,可消磨掉人們彼此的好感,也可以累計起難以化解的重重怨憤。

  北約轟炸前南:

  俄羅斯人對美態度“轉向”

  1989年,冷戰時代走到盡頭。1991年年底,獨立的俄羅斯人並未覺得自己是被美國打敗的。多數俄羅斯人認為,自己是勝利者;有近80%的俄羅斯人對美國態度友好。但數年後,失敗與羞辱感開始出現,俄羅斯人對美國的好感開始消退。

  在前蘇解體後的最初幾年裏,俄羅斯實施了西方希望的激進經濟改革,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動蕩。而當時,被俄羅斯人視為夥伴的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並沒有伸出援手。與此同時,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依然假定俄羅斯是安全威脅,並開始推動北約東擴,以加強西方安全。

  北約1999年轟炸俄羅斯的盟友前南斯拉伕,成為俄羅斯對美國態度的轉捩點。突然間,俄羅斯發現,北約東擴則越來越像是對俄羅斯的包圍。在俄羅斯看來,北約東擴意味著美國對俄羅斯的不信任。第二次車臣戰爭則為俄美關係增添了新的緊張因素。美國對俄車臣政策的批評,促使俄民族主義情緒開始出現在主流媒體上。

  相關鏈結:

1/7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