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救治戰場上的傷員有兩點十分關鍵,首先是爭分奪秒,力爭抓住治療的黃金時間;第二點是在治療的同時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針對這些特點,一款名為“外傷救治艙”的機器人應運而生。
您現在看到的就是“外傷救治艙”在對病人實施模擬手術的畫面,對機器人“發號施令”的外科大夫則在隔壁房間。當然,在衛星技術的幫助下,外科醫生在千里之外也能遠程操控手術。
“外傷救治艙”項目由美國國防部&&,並出資一千兩百萬美元,研發工作則由位於加州的斯坦福研究院主要負責。在十分危險的戰場環境中,現場救治傷員的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往往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外傷救治艙”的設計理念就是全自動、“無人化”工作。“外治救治艙”還將配備小型的CT掃描儀以及相關的軟體,以便在沒有專業醫師在場的情況下自動分析傷員的傷情並及早作出診斷。在內部功能得到全面完善之後,“外傷救治艙”還有望安裝到裝甲車等車輛上。
斯坦福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外傷救治艙”不僅在戰場上發揮作用,還能在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發生後救治傷員。
相關鏈結:
責編: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