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歐洲時報:從“明白賬”看中國“透明”政治

 

CCTV.com  2009年03月11日 11:0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2009兩會媒體全球通

  中新網3月11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10日發表評論文章説,中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財政預算報告,是每次中國兩會的最重要議程之一。國家新一年日子想怎麼過,攸關百姓切身利益。今年的預算報告出現可喜變化:內容更充實、更詳細易懂、文風更樸實;對如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有明確交代,積極回應社會重點關切的農業、教育、衛生、社保等重點支出,對民眾憂慮的異常變動、財政風險等“解疑釋惑”。 這折射了中國日益推進的“透明”政治。

  文章摘錄如下:

  中國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9日在北京的“人大立法和監督工作”專題採訪,讓高強這位剛從衛生領域重返財經界的老將成為萬眾焦點——身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的他,疲於應付外界對2009年中國財政預算的關注。

  審議財政預算,本是每次中國政治大會“兩會”年度例會的最重要議程之一。而國家上一年的“銀子”是怎麼花的,新一年的日子又想怎麼過,攸關百姓切身利益。何況今年中國財政赤字將創中共執政60年來之最,自然令這份“國家賬本”更受矚目。

  海內外華人仔細閱讀,發現了一個欣喜的變化:這份每年“兩會”委員、代表必讀的預算報告,今年詳細易懂多了——形式上,向來單薄的“身體”,增至63頁,但文風更為樸實,且有清晰的圖表輔佐説明;內容上,對如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均有明確交代,還積極回應了社會重點關切的農業、教育、衛生、社保等重點支出,對民眾憂慮的異常變動、財政風險等“解疑釋惑”。

  錢從哪來,花到哪去,效果怎麼樣,北京當局此次為民眾交上了一份“明白賬”。

  眾所週知,財政資金是納稅人的錢,監督政府,最基本的是能夠監督花錢。但中國雖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財政預算、決算報告”列入“重點公開”事項,各級財政預算卻長期被視為“禁區”(或官員的“專利”),模糊示人,為輿論詬病。以往,社會往往只能從一年一度的兩會報道中看到一些支離破碎的預算信息,不僅普通納稅人不知自己的錢花在何處,就是擔任“審核員”的人大代表也如霧裏看花,表決時稀裏糊塗地舉了手,使財政預算審查空具程序性而無實質性。

  結果,積弊逐漸浮現,如財政收支不盡合理,社會資源使用不當,造成教育、醫療投入連年欠賬、“三公消費”分配常常超支等痼疾。尤其是埋下了財政濫用的隱患,給腐敗預留了通道,導致年終突擊花錢等怪事。結果成全了年復一年且越刮越猛的“審計風暴”。

  可見,能否管好政府的“錢袋子”,並非僅是經濟賬,其實關係到反腐與解決教育、醫療等熱點難題的成效。社會公眾對其高度關注,實乃自身合法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強烈訴求。如此一來,是否主動公開預算報告,則成了檢驗胡溫政府是否透明的試金石。

  而強調要“問計於民”、“民主決策”的胡溫,顯然並未讓人失望,今年變得更便於理解、更詳細的預算報告,正展示了其誠意,也是走向真正的監督之路的一大步。

  從預算這個“入口”堵起,對花錢這個“出口”的制約自然會相當明顯。不難想象,預算公開後,監督的主體就不再限於人大和政府機構,而是擴大到全社會億萬雙眼睛,無疑會對政府形成強大的約束力,正確引導民眾為政府獻計獻策,甚至分憂共患,從而有效地減少財政資金的分配不公和腐敗,減少社會矛盾。

  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目前以預算公開透明為基礎的公共財政改革,正可視作中國經濟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當然,“陽光下的權力”是個知易行難的命題。要從現有的粗化的億萬元不知道怎麼花的,到像香港特區政府那樣細化到每張椅凳的資金安排,預算的公開、透明、精細,需要仰仗一套健全的監督體系,並非一日之功,對北京當局是一個嚴峻考驗和挑戰。

  好在北京當局正迎難而上,身為總理的溫家寶已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地提出“加快預算制度改革,推進預算公開”。相信中國會再一次用順應時代的透明、開放之舉,贏得本國公眾和海外的認同。

責編:劉英來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