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中新網3月9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當地時間9日刊出署名文章説,“兩會”的“中國指數”令世界心動。儘管有人不願看到中國的崛起,但也希望能從中國的復蘇中獲得“余溫”。當然,也有不少人企望在中國“大慶之年”看熱鬧、抓負面,心理酸溜溜,甚至心懷叵測尋找一些敏感問題的“蛛絲馬跡”。但這一些顯然都抵消不了“中國指數”的巨大影響力。
文章摘錄如下:
今年中國人大、政協“兩會”不僅僅屬於中國民眾的“大事”,也引發全球關注,1200余名境外記者紛至沓來,搜尋“新聞”,當今世界上恐怕惟有中國的“國會”有如此強烈的吸引力。國際媒體普遍認為,金融危機使“兩會”成世界焦點,其實更確切地説“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中國指數”的新概念正在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的重要晴雨錶。
所謂“中國指數”,實際上就是各國“以中國觀世界”,以中國的景氣為參考,判斷發展前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四個“唯一”更令世界心動。
在當今世界的經濟大國中,中國是唯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最近30年中國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這項“中國特色”作了最好的“廣告”,不僅僅勝在經濟制度和政策,也贏在政治體制的因素。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不一樣的表現”更誘導著世界重新審視“中國特色”,包括獨特的政治制度,中國的“人大政協不是西方的參眾兩院”,而實際上已成為13億人民參與的巨大政治經濟論壇和民意匯聚的窗口。
今次“兩會”前中國總理溫家寶首次與網民互動,以及“百萬網民問總理”,如何應對經濟危機是“關心最多、討論最多的話題”。由此,世界媒體的目光集中到中國“國會”也不足為奇。
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可能是唯一的亮點與希望。一般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困難主要是“輸入型”的,中國經濟學家甚至不承認中國有“金融危機”,而是受到西方國家深重危機的波及,影響了經濟正常運行。中國的銀行體系並沒有被破壞,金融秩序依然穩定,是唯一能讓人産生樂觀期待的主要經濟體。
通過“兩會”,世界看中國如何解套,等待著“受其利好”。正如《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等國家高度關注此次中國人大會議出爐的政策,因為它們都指望中國能通過喚醒國人的消費能力來“救全球經濟於水火之中”。不可否認,世界經濟所顯現出的“對中國的依賴”也令“兩會”吸引了全球目光。
在此次全球危機中,中國是唯一的政府“信心滿滿的”的國家,“中國信心”已成為世界經濟寒冬中一個溫暖的航標。在世界重要經濟體都感到囊中羞澀的時候,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元刺激方案和10大産業振興計劃,這些大手筆自然使各國為之矚目。
尤其是,中國總理溫家寶早早拋出“信心比黃金更可貴”的危機應對理念,無論在國內考察還是訪問歐美,一路撒遍“信心的種子”成為世界公認的“信心大使”。中國政府的信心既有積極政策的支撐,也有深厚底蘊的保障,世界期待著中國拿出解決經濟低迷的方案,給各國以啟示和支持。
從中國看世界,中國是唯一的依然活躍的重要經濟體,可能是第一個擺脫危機,實現復蘇的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經濟的任何一個表現,都會影響各國對本身經濟前景的預測和判斷。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固然遇到困難,但從各方面來比較,它是唯一的基本面健康、內需旺盛的主要經濟體,憑藉現有的經濟規模和貿易規模,還有政府的強大購買力,可望率先“自救”,從而直接帶動其它經濟體的復蘇進程。尤其是在刺激經濟政策落實之後,“中國經濟號”已開始顯露令人鼓舞的跡象。
外界對此密切關注,期待出現“中國奇跡”。儘管有人不願看到中國的崛起,但也希望能從中國的復蘇中獲得“余溫”,因為老大美國早已自顧不暇,也需要別人“輸血”呢。當然,也有不少人企望在中國“大慶之年”看熱鬧、抓負面,心理酸溜溜,甚至心懷叵測尋找一些敏感問題的“蛛絲馬跡”。但這一些顯然都抵消不了“中國指數”的巨大影響力。(吳琛)
責編:劉英來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