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每日清算報》3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新時代1977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倫敦的《泰晤士報》安排一團英國商務人士同中國開展貿易協議。作為《泰晤士報》的編輯,我是該團的副團長,需要進行大量工作性質的握手。幸運的是,我們能夠帶上自己的妻子。
30年過去了,中國的變化令人難以置信。對於了解中國的過去的人們來説,中國發生的相對變化會令他吃驚。相比從前的中國來説,新的中國無疑是更加開放,也更為自由了。
同樣,中國經濟的恢復在當前經濟衰退之際也是世界的最大希望。只要看一看美國、德國和中國對經濟衰退的反應,人們就會為中國人的力量和信心留下深刻印象。按照它們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大小,我把三國的順序排列為中國、美國和德國。
約瑟夫 順彼得認為,“大蕭條”是“創造性的破壞”。他認為,週期性的衰退和蕭條可以滌蕩過時的經濟體制,代之以新的體制。
在過去的33年中,中國經濟以比美國大兩到三倍的速度增長。儘管日本經濟的表現令人失望,但亞洲經濟還是從西方經濟體手中接過了領導權。
我認為,中國這種傑出的表現隨著世界的復蘇還會繼續。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三個世紀:1815-1914年英帝國的世紀,1945-2008年美國的世紀,2030-2100年或者更長時期的中國的世紀。中國正在超過西方,而且當前的經濟衰退將加速這一進程。 (作者威廉 裏斯-莫格為英國《泰晤士報》前總編輯。唐湘 譯)
責編:馮曄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