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尚斌報道 近期以來,有關日本擔心自己被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冷落和孤立的報道連篇而至,一種悲觀失落的情緒似乎籠罩了日本主流精英和媒體。在朝核問題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等重大事務上,日本都感覺到美國對中國熱情有餘,對自己這個傳統盟友則透露出絲絲寒意,並由此産生了一種“被美國拋棄”了的失落感。
接連碰壁日本感到“被美國拋棄”
日本《選擇》月刊11月號刊文總結説,隨著美國比以往更加強化美中關係,“美國與日本等盟友的關係正在削弱”。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在日本時間10月12日的一大早,天還沒亮,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就接到了布什總統的來電,“我們將在30分鐘後宣佈解除對朝鮮的指認”,即將朝鮮從美國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而這是日本所一再反對的。文章説,布什的話中沒有絲毫商量的口吻,這“好似晴天霹靂,擊得日本政府措手不及”。該文説,“美國在朝核問題上做出讓步,實際上是對中國在該地區大國地位的認可。同時,也意味著日美同盟關係的貶值。”日本同志社大學政治學家村田説,將朝鮮從該名單中除名並在最後時刻通知日本,這使日本人産生了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選擇》上的這篇文章還説,華盛頓還拒絕了向日本自衛隊提供下一代F-22“猛禽”戰鬥機的請求。文章説,自冷戰結束以來,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就一直是美國在亞洲軍事行動的熱點地區。但是,布什政府卻將外交重點轉移到了強化美中關繫上面。面對俄羅斯蘇-35和中國殲-10對F-22的挑戰,美國拒絕向日本提供其最先進戰機的舉動“顯然”是由於華盛頓認為同加強與東京的軍事關係相比,緩和同北京的關係更為重要。
11月19日,國際上多家媒體紛紛報道了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債主”的消息。美國《華盛頓郵報》稱,這反映出北京對美國經濟影響力的急劇擴大,意味著美國將“迫於無奈更加依賴北京”。對此,自上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便一直是美國最大債主的日本憂心忡忡,擔心自己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配角”。《日本經濟新聞》19日稱,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中國依然增持美國國債,這表明兩國加強了經濟依存關係。日本共同社説,這“或許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選擇》月刊文章稱,美國一超獨霸時代曾發揮作用的日美同盟到了“變化的時刻”。在美國眼中,日本列島將被當成“配角”一樣看待。
在最近剛剛召開的華盛頓金融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日本同樣有被美國乃至國際社會“冷落”之感。共同社21日報道説,在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等20國集團(G20)領導人出席的金融峰會中,“日本的存在感非常稀薄”, “在峰會上看不到日本的身影”。麻生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採訪中宣傳了自己的大手筆,但卻連該報的一條小標題都沒有討到。麻生還向《華爾街日報》投了稿,結果文章只刊登在了該報的亞洲版和歐洲版上,美國版並未刊載。在峰會閉幕後麻生召開的記者會上,外國記者到者寥寥。另外,日本還曾希望先於其他國家與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建立緊密關係,並計劃在APEC會議期間安排麻生與其會談,但“卻遭到了拒絕”。
中美首腦與日美首腦之間的會談時長也成為了日本擔憂的對象。共同社22日報道説,在APEC峰會期間,中美首腦舉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會談,比日美首腦會談時間長一倍,後者才30時分鐘。報道認為,這反映出布什執政八年期間中美關係的擴大和深化。共同社文章還根據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日發佈的《2025年世界局勢預測報告》分析稱,美國認為未來世界將迎來一個美中印“三足鼎立的”時代。日本可能“埋沒于美中兩個大國之間”,面臨著不得不大幅調整外交戰略的形勢。
短期內美日同盟不會發生重大改變
針對日本媒體一片唱衰日美關係的聲音,《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庚欣認為,雖然從長遠來看,美國在亞洲地區對中國的重視將不斷增強,但至少在短期內美日同盟關係不會發生重大改變。他説,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目前都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替代日本在與美國同盟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同美國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他説,日本近期感覺到了一絲失落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個是日本同中國比較的結果,中國在朝核問題和金融危機等方面的作用很大,日本有壓迫感。另外還與奧巴馬當選美國下一屆總統有很大關係。在美國的兩個執政黨中,日本認為共和黨對待日本更好些,因此民主黨奧巴馬的上臺令日本感到些許緊張。不過,基於美日之間存在著安保同盟等重大利益,美日同盟在短期內並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同時,日本的實力也沒有真正大幅減弱。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