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校園槍手“遺言”震驚美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0日 07:19 來源:新華網
     
    [內容速覽]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8日公佈槍擊案嫌疑人趙承熙寄來的一個包裹內容,內容充斥仇恨情緒。這些“遺言”內容一經公佈,美國為之震驚。
專題:美國史上最慘校園槍擊案

     

    這張美國全國廣播公司4月18日晚間新聞的電視截圖顯示,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兇手、韓國籍學生趙承熙擺出持槍射擊的姿勢。趙承熙16日在作案間隙曾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寄過一個包裹,裏麵包括錄像帶和照片,錄像中有不少攻擊和謾罵“富人”的內容。 新華社/路透

    新華網電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生兩天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8日公佈槍擊案嫌疑人趙承熙寄來的一個包裹內容,內有趙承熙手寫的23頁宣言、43張照片和28份錄像資料,內容充斥仇恨情緒。這些“遺言”內容一經公佈,美國為之震驚,不少人發出疑問,是什麼讓他走上毀滅之路?

     “遺言”見光

    根據NBC的説法,郵戳顯示趙承熙于16日早晨9時1分將包裹郵寄,這一時間正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宿舍樓和教學樓兩起槍擊事件間的空隙。如果最終證明趙承熙就是兇手,這一包裹中的內容可謂“遺言”。而這份多媒體“遺言”內容之豐,更讓人瞠目結舌,説明嫌疑人事先經過精心準備。

    在NBC電視節目《夜間新聞》播出的錄像片斷中,趙承熙説:“你們有無數次機會和方式避免今天(的情況),但你們決定讓我流血。你們把我逼到死角,讓我只有這個選擇。你們作出了這個決定。現在你們手上沾染了鮮血,永遠無法洗乾淨。”

    “我曾經可以不必這麼做,我可以離開,”趙承熙在錄像中説,“但是我現在不會再逃避了……”他還在其中表達了對富人的仇視心理,甚至自比耶穌基督。

    在一些照片上,趙承熙皺著眉、表情兇狠,而有些又面帶笑容。還有一些照片顯示他手持手槍,有時是一支,指著鏡頭或自己的太陽穴,有時是一手一支。此外一張照片中,他雙手舉著一個釘錘,作勢欲砸。《紐約時報》説,這一姿勢同獲得2004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的韓國影片《老男孩》中的一幕十分相似。

    NBC方面17日收到這一包裹,但到18日才將其拆開。意識到包裹內容的重要性後,NBC方面將其送交執法機關,供有關人員分析嫌疑人動機。警方説,這些材料將成為調查此案的重要線索和證據。電視臺説,從畫面上看,趙承熙自己拍攝了這些錄像,因為有畫面顯示,他最後走近鏡頭,關掉了攝像機。

       校園震驚

    趙承熙的“遺言”曝光後,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師生再次受到強烈衝擊。18日晚,一些學生聚集在學生活動中心的電視墻前,沉默地看著電視新聞播放的趙承熙揮舞手槍的照片。

    34歲的研究生尼克傑裏邁亞説:“他(在錄像中)簡直説個不停,這簡直比他一輩子説的話還多。”而19歲的德溫康沃爾則對趙承熙的仇視富人表示不解。康沃爾説:“他的話不能讓我聯絡起任何理工大的學生,我們這裡是個相當‘藍領’的學校。”

    由於槍擊案的關係,大多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學生都已離校返家,但仍有一些學生滯留,22歲的勞拉辛克就是其中之一。看著電視畫面,她淚水滾滾而下:“看到這些畫面,讓這一切更加真實。”

    在學校所在的布萊克斯堡,一家名為“裏弗米爾”的餐館將餐館內的電視頻道定在NBC上觀看有關趙承熙的新聞,就餐的特雷莎麥卡特尼很不高興,她不願自己9歲的女兒看到這些畫面。

       疑兇心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主任史蒂夫欣肖説:“他(趙承熙)的宣言説明,他不會靜悄悄地離開,而要在自我毀滅的同時自我推銷,在耀眼的光芒中離開。”

    儘管現有資料不足以作出診斷,但欣肖認為這些資料顯示,趙承熙極度自戀,然而又為虛無主義情緒困擾。他認為趙承熙甚至可能有狂躁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

    法新社援引他的話説:“儘管如此思考問題讓人不寒而慄,但有時候精神疾病就會這樣,病人絲毫不顧及別人,一切都讓位於讓世界了解自己受了多少傷害的強迫心理。”

    NBC方面説,播出這些“遺言”對電視臺而言是個艱難的決定。這一決定受到了電視臺內部人員的反對。曾在聯邦調查局分析罪犯心理的克林特范讚特現任NBC分析員,他反對播出這些“遺言”。范讚特説:“這正是他想要的。”

    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馬迪霍羅威茨説:“不幸的是,他想要的就是宣傳,現在他得到了。”霍羅威茨擔心有人模倣趙承熙的行為,以求“揚名”。

       毀滅之路

    各家新聞媒體和有關當局對趙承熙的描述中,出現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孤獨”。英國《泰晤士報》説,趙承熙平時極少摘下墨鏡和帽子,仿佛將和外部世界的聯絡徹底關閉;他在上課時偷拍女同學照片,但卻從不和她們説話。在槍擊案之前大約1個月,他不再上課。

    心理學家認為,行為如此極端的人往往經歷過不少拒絕、損失或侮辱,但只要有親人或朋友的支持,有這些經歷的人往往不會選擇毀滅。

    《泰晤士報》援引心理學家塔尼婭拜倫的話説:“如果這些經歷沒有得到安撫,脆弱程度一再加劇,就可能有災難性的事情發生。”她説,一些感到極度自卑的人可能會從能致人死命的武器上獲得滿足感,因為生殺予奪的權力讓他們“克服”了自卑。

    也有心理學家認為,美國社會其實十分講求“合群性”,“不合群”的年輕人往往遇到很多困難。哥倫拜恩高中槍擊案的兩名兇犯就是經常遭到同齡人欺辱的“不合群”者。而在學校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這種感覺可能被放大。

    心理學家多蘿西羅韋説,這些“與社會脫節”的孤獨者可能選擇極端的表達方式。她認為,預防校園槍擊案不能單純靠加強槍支管制,美國社會需要“捫心自問,為什麼年輕人的一些基本的情感需求在這個社會得不到滿足”。(王豐豐)

相關新聞:

弗大下週一復課 槍案死難學子將被校方追授學位

美槍殺案揭示學生精神健康管理困境

美槍擊案疑兇有糾纏女性記錄

美國媒體不斷播放槍手圖片和影像 招致民眾不滿

[視頻]美韓為槍擊案遇難者舉行悼念儀式

責編:石光輝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