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馬季——相聲大師遠去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1日 20:38 來源:CCTV.com
進入[360度]>>
專題: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去世

資料圖片

  CCTV.com消息(360度):今天,設在廣電總局內的馬季先生的靈堂,開始接受來自各方的弔唁。在曲藝界的同仁當中,隨處可見馬季先生的學生的身影。他們之中有的是專門從外地趕來,悼念自己的恩師。

  馬季並不僅僅是相聲表演藝術家,更是相聲教育家,他對年輕人言傳身教,指點每一處不足,把他的經驗和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如今,馬季先生可謂桃李滿天下,像姜昆、馮鞏、黃宏、劉偉等這些活躍在舞臺和屏幕上的優秀演員,都出自他的門下。

  馬季一生創作了300多個相聲段子,是新中國相聲界承前啟後的典型。他表現新生活的系列相聲最有影響力,是歌頌類相聲的代表人物。他在探究相聲發展的新途徑方面,尋找到了符合自己、符合聽眾又能夠符合時代的一條獨特風格之路。這一切使他成為繼侯寶林、馬三立之後最具影響力而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

  1993年,侯寶林老先生臨終前,馬季去看他,侯先生拉著馬季的手説了一句話:"馬季,相聲的即興發揮千萬不能丟掉啊,它是咱們相聲的主要技巧。"而現在,馬季走了。這樣的話又能對誰説呢?有評論認為,馬季先生的去世,是最後一位可以稱之為相聲大師的去世,相聲界結束了大師的時代。有網友提問,再過十年、二十年,能夠讓我們像敬重侯寶林、馬三立、馬季那樣敬重的名字又是什麼?

  2005年,在一次政協會議上,馬季發出了這樣的呼籲:"相聲怎麼辦?有關部門的領導多關心相聲,救救相聲!"馬季回憶説,記得相聲最輝煌的時候,五六十年代,侯寶林大師家喻戶曉,他帶我們到香港第一次演出,香港人連夜排隊,就為了一睹大師的風采。過去的相聲,每個時期,都出現過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在群眾中影響很大。一些好的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曾幾何時,相聲受到各階層人士的青睞,沒有相聲就不算晚會,沒有相聲演員就不是文工團。相聲一時風光無限。但是,隨著小品這種更通俗更活潑的藝術形式出現後,相聲開始走向沒落。

  實際上,任何一種藝術都有自己潮起潮落的客觀規律,甚至有人認為,在任何社會都存在一種現象:傳統藝術越來越難以融入現代主流社會。台灣著名戲劇人賴聲川先生説,中國有很多傳統藝術,像民樂、皮影戲等,命運真的是懸于一線之間,稍不留神,一個文化傳承可能突然就斷掉了。相聲也是如此:"少了相聲我們不會餓死,但對社會來講就削弱了集體的文化記憶。"

  好的相聲和任何好的藝術作品是一樣的,不會受時間的影響,而會歷久彌新。現在來聽侯寶林或馬三立的相聲,並沒有因為是半個世紀前的作品而讓我們有時過境遷的感覺,相反依然會忍俊不禁。

  相聲的基礎在於作品本身,但目前優秀的相聲作品太少。目前,全國沒有專業的相聲原創隊伍,全國範圍內專職的相聲編劇家不到10人,這其中大部分人又將精力集中在寫小品、電視劇劇本上,也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培養相聲創作人才。而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優秀的相聲演員後繼乏人。

  著名作家肖復興説,為什麼侯寶林、劉寶瑞和馬三立這三位大師的相聲並沒有隨時間流逝而褪色,還能夠讓我們發自真心的笑,讓我們懷念他們?在過去文化單一、輿論一律的年代,三位大師還能夠各自作出了他們不同的努力,實在值得我們今天的相聲演員思考。

  有評論認為,馬季的離去,是一個相聲時代的終結,但也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序曲,希望能有更多熱愛相聲、熱愛傳統藝術的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入到相聲的創新中來。

新聞鏈結

相聲大師馬季音容留千古 大批弟子悲慟紛表悼念
[視頻]懷念馬季,不僅僅因為相聲
趙本山:馬季是寬容的人 是相聲行當中最好的人
馬季書畫曾參加拍賣會 “寧靜以致遠”賣2200元
[視頻]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去世

責編:陳昌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