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去世
資料圖片:馬季
CCTV.com消息(媒體廣場):
人民日報——天堂裏,咱們還説相聲
昨天上午10時25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在北京天通苑家中因心臟病突發,終因搶救無效病逝,終年72歲。這條消息今天幾乎佔據了各大報紙的頭版或重要版面,人們在追憶馬季的同時,更加懷念的是他的為人師表、他對相聲這門傳統藝術的貢獻,以及他在那個娛樂十分匱乏的年代,帶給大家的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笑聲。當然,這其中最多的是對相聲現狀的一種反思。首先來看《人民日報》。
來看人民日報,20多年前,一句“宇宙牌香煙享譽全球”,成為當年的流行語,某種意義上喚醒了許多人對相聲這門藝術的記憶。隨後的若干年,馬季相聲成了觀眾們最為期待的節目。從1956年,參加全國業餘曲藝大匯演,到今年獲得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50年從藝生涯,他給人們留下了數不清的笑聲。百餘部作品、20余位搭檔、徒子徒孫近百人,在傳統相聲和新派相聲兩個領域都有獨到造詣,馬季無疑是當今相聲界的第一人。
在互聯網上,很多人的留言道出了人們共同的心聲。一位網友這樣寫:“馬季老師用他的方式整笑了上下兩代人,那不僅僅是爸媽的記憶,也是我的。”還有的網友則深情地説:“馬老師曾把笑帶給了全中國,我們該用什麼方式送他老人家一程呢?那我們就用笑中帶淚的方式説一聲馬老走好,天堂裏咱還説相聲。
中國青年報——相聲人生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用一個專版總結了馬季的相聲人生。文章説:馬季的功績之一,就是開創了歌頌型相聲,開啟了以讚美新生活和新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歌頌型”對口相聲。他為相聲奔波勞碌,惹來爭議不斷,但最終贏得的是尊重。而他留下的最大遺産就是做人——做個好人。
京華時報——風格獨特的馬派
今天的《京華時報》在專版——“宇宙香煙余味悠長”仲介紹:作為相聲藝術的重要流派馬(季)派的代表人物,馬季一身三任:演員、作家、理論家。他的相聲表演獨具藝術風格特色,可以説兼佔“賣”“壞”。所謂“賣”,不是單純地賣力氣,而是颱風熱情,精神飽滿,善於調動觀眾的聯想,共同完成藝術創造。所謂“壞”,完全不能從字面理解,而是聰穎、機敏、靈活、俏皮的意思。他的舞臺作風瀟灑,表演親切熱情,語言幽默諧趣,動作舒展自如。真正做到了寓莊于諧、寓教于樂。
競報——他走了,留下笑聲無數
今天的《競報》推出專版“他走了,留下笑聲無數”,報道説:馬季生前最擔憂的就是相聲的現狀。他説:我們相聲的表演比較低劣,這關鍵歸結為相聲的創作出了問題。作品幽默不足也是當前相聲創作的一個缺憾。如果作品幽默,遠比會一段繞口令、會演個小魔術值錢得多。也更能體現相聲語言的特色。相聲是幽默的藝術,相聲失去幽默就等於失去了生命。
揚子晚報——馬季,告別中國式幽默
相聲的寂寞不是一兩天了,如今馬季走了,相聲界又少了一個扛大旗的大師級人物。馬季的去世是中國式幽默的又一次遠離。儘管我們現在不缺乏笑料,周星馳的喜劇,美國的憨豆,胡戈的惡搞等等。但我們還是深深懷念馬季那種本土的、傳統的、民間的、睿智的、諷刺的、內斂的中國式幽默。
齊魯晚報——馬季給了我們文化痛感
《齊魯晚報》説:馬季的相聲,不僅是抖出“包袱”讓你哈哈大笑一場,還會引發對社會和人生的某種反思;他的相聲,不為逗人發笑而迎合“惡俗”,而是包含了一種善意的諷刺和勸導;他的相聲,不只是平頭百姓在茶余飯後的笑料,也在完善著相聲這門幽默藝術形式。也許,馬季無法改變我們社會的某些現狀,但他為我們疏導了不良的情緒;也許,馬季無力消除所有的醜惡現象,但他用藝術的形式,表達了我們的良好願望。
馬季的去世,不僅是少了一個幽默細胞,也給了我們焦灼的文化痛感。
現代快報——懷念馬季,不僅僅因為相聲
真正的藝術家是用作品感染人。馬季先生不是不懂所謂的“炒作”,但是他的人生足跡是用堅實的步伐走出來的,這就是藝術家、大師與一般明星的區別。在馬季最後的時光裏,記者們很難找到他,因為總有一個人在電話裏告訴記者:我是馬季的哥哥,您有什麼事,我可以轉告他。其實這個人就是馬季。
文章在最後説,我們懷念馬季,更懷念藝術,懷念真正的藝術作品,懷念腳踏實地追求藝術的人們。
新聞鏈結
郭德綱談及馬季去世心生悲涼:説相聲是為了活著
趙本山:馬季是寬容的人 是相聲行當中最好的人
馬季書畫曾參加拍賣會 “寧靜以致遠”賣2200元
相聲大師馬季昨逝世 文聯、廣電總局領導表慰問
馬季初戀不懂愛情 浪漫約會竟是邀女友看大字報
馬季與蘇州情緣深深 “愛無國界”墨寶仍留古城
[視頻]藝術大師馬季辭世 人才培養成未了心願
責編: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