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至上--記山東省壽光縣原縣委書記王伯祥

 

CCTV.com  2009年12月15日 09: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社  

  18年的時間,足以讓許多人、許多事,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

  可有一個人,在離開崗位18年之後,當地的群眾還常常想念他。

  他叫王伯祥,1986年5月至1991年10月,任第15任山東省壽光縣縣委書記。

  任上五年半,他巧思苦幹,帶領幹部群眾,把曾經大白菜成災的壽光變成“中國蔬菜之都”,把窮呵呵的壽光漢變成了萬元戶。

  今天,不管哪個村莊,只要聽説“伯祥書記”來了,認識的,不認識的,村民們都想和他嘮上兩句,有的只是為了握個手、遞支煙。

  用壽光人的話説,日子會流走,但那個坐在炕頭、蹲在地頭,一頭鑽進大棚裏、一腳踩進北大洼泥濘裏,把父老鄉親捧上手心子裏、暖在心窩子裏的“伯祥書記”,他們會記一輩子。

  市場經濟的嫩芽在這裡抽出

  1986年,王伯祥接任壽光縣委書記。新老交接,老書記李漢三握著王伯祥的手,只説了一句話:“你要撐起壽光這個家!”

  王伯祥三夜未眠:這個百萬人的“家”,我撐得起來嗎?

  第三天拂曉,這個壽北鹽鹼地長大的漢子,終於備好了實打實的“三把火”:南抓菜、糧、果,北抓鹽、棉、蝦,始終不懈抓企業。標準只有一個:老百姓有飯吃、有錢花。

  王伯祥在大會上表態:“這‘三把火’絕不是炫耀之火,裝樣之火,討好領導、糊弄百姓之火。我想使它成為除窮之火、富裕之火、希望之火。我們要用這‘三把火’,燒出壽光美好的明天!”

  回到家裏,他繼續琢磨:“當前,最先要抓的是蔬菜。”

  聞聽此言,妻子侯愛英一下子擱不住勁兒了:“我們娘兒幾個吃大白菜事倒小,如果全縣落到那步田地,你這當書記的負不起責任哪!”

  那是1983年,全縣種大白菜。當一車車大白菜在深秋中排成長龍時,人們傻眼了——一個小小的壽光,怎麼消化得了啊!粗粗一算,全縣爛掉白菜2500萬公斤。下班路上,心中不忍的王伯祥,從一位正在流淚的老大爺那裏買了一整車白菜。

  這年,一家人吃了一冬天白菜。

  菜這東西,賣得了是錢,賣不了不如一堆草。王伯祥知道,白菜悲劇的根源,在於沒有市場。

  壽光南部地肥水沃,種菜歷史源遠流長。清康熙年間,壽光蔬菜已有40個品種,其中30個延續至今。即使在“以糧為綱”“割尾巴”的年代,就算偷偷摸摸,壽光人也從沒丟掉老本行。

  從那個冬天開始,王伯祥的算盤再沒閒過:全縣要吃菜不説,壽光北邊還有“闊鄰居”——勝利油田的30萬員工,濟南、北京、上海……大城市的人哪天離得了蔬菜,不然,“菜籃子”工程怎麼會擺上國家領導人的會議桌?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菜農再也經不住折騰了,要幹,就得穩紮穩打!

  一場縣領導參加的“論證會”很快舉行,意見迅速統一:發展蔬菜,關鍵在於培育市場,牽住了這個牛鼻子,菜地的銀子想怎麼撿,就怎麼撿。

  那可是改革開放開始不久的1986年。“市場”?那麼陌生,那麼敏感,甚至有點讓人膽戰心驚。

  千槌打鑼,一錘定音。眾人的目光,齊刷刷投到王伯祥身上。

  王伯祥猛地站起身,一捻煙屁股:“烏紗算什麼?百姓最重要!真有什麼政治責任,我一人承擔!”

  年底,一紙《關於培育和完善九巷蔬菜批發市場的意見》發往全縣。

  市場經濟的幼苗,在壽光這片土地上抽出第一尖嫩芽。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