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4日,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彥生在準備參加區政協會議時突然病發,不幸去世,年僅49歲。
2月6日,遺體告別當天,殯儀館挽幛如雲,花圈似海;聞訊從四處趕來的幹部群眾把殯儀館大院擠得滿滿的,事先準備的500朵白花不夠,補到1000朵不夠,1500朵還是不夠……
王彥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10月底,記者作為中央新聞媒體王彥生先進事跡採訪團成員,在邯鄲市的農村和城市,感受著他的為官之道和樸實純粹的人生。
王彥生出生在河北省涉縣一個山村。????他當過工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從臨時工轉為合同工;他在縣委宣傳部做過報道員,每年都高質量地完成130多篇對市級以上新聞單位的發稿任務。他在市裏的幹部考核中,因得票最多,從涉縣宣傳部副部長的位置破格選拔到曲周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後又調任叢臺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11年。
“人生來是做事的,不是來做官的。”這是他常和同志們説的一句話,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曾任曲周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張樹彩告訴記者,王彥生抓工作有個特點,一旦認準目標,就帶動下屬,傾盡時間、精力,不幹出個樣子不罷休。正是靠這股勁頭,創出了一系列富有曲周特色的,在全國叫得響的成功經驗。僅在農村黨建工作上就唱紅了“兩台戲”:一台是農村幹部系列化管理,一台是開展治理農村“五不”(不堅定理想信念,不按時繳納黨費,不參加組織活動,不執行黨的政策,不維護農村穩定)黨員活動。
2001年,王彥生又針對《幹部選拔任用暫行條例》已經出臺五六年,但在各地幹部任免工作中仍出現一些問題的現象,提出了在幹部任用上實行10項配套制度改革的想法並進行嘗試。1年後,該縣10項配套制度中的許多做法,在組織部頒布的新條例中得到了明確。
在王彥生的床上,書佔了一半空間。1999年,他從城裏買了一台舊電腦,成為全縣最早開始上網的領導幹部,並撰寫博客,開通QQ。
“看廣播電視常開新聞頻道,參加會議要認真聽取彙報,開博客常與‘能人’聊聊,出公差常到先進地區跑跑。”這是王彥生的學習座右銘。
“用什麼樣的人是導向,不用什麼樣的人也是導向,選人、用人責任重於泰山。”王彥生在10多年的組織部長工作中總結並踐行他“對千里馬型幹部不虧待,讓開拓者無憂;對老黃牛型幹部不忽視,讓實幹者無悔;對包青天型幹部不挑剔,讓公正者無畏;對智囊團型幹部不嫉妒,讓諫言者無慮”的幹部工作“四對”原則。他選人獨具慧眼,提拔使用的幹部沒有一個是“帶病”上崗。
敢於為好人説好話,為壞人説壞話,始終保持了組織工作的原則性和抵制歪風邪氣的戰鬥性。這就是他——王彥生。
對待工作,王彥生總是一絲不茍,而對待自己的身體,卻一直關注甚少。其實,長期以來他都飽受著頭痛的折磨。直到2005年,他才不得已到北京進行了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腦部左側基底動脈梭形瘤。醫生建議上支架介入治療,但風險很大;但如果不治療,這個“炸彈”隨時可能被引爆。
王彥生有著強烈的求生慾望。女兒王玉潔回憶説,父親在網上一次次地搜索這個病最先進的治療方法和相關病例。搜索的結果是,現在的醫療技術幾乎無法治愈。最終,王彥生放棄了介入治療,選擇了大把大把地吃藥,和病痛作鬥爭。
打開王彥生的博客,記者看到了他放棄的理由:“花那麼多錢,做完了不見得比現在好,説不定還會拖累人,何必呢?即使動手術成功,也恐怕不能像常人那樣工作,何以報答?現在除了偶有頭暈,沒別的不好感覺,説不定還能好好做幾年事。”
叢臺區副區長樊中青説,王彥生是累死的。
就在王彥生去世的前一天,他和樊中青聽取社區換屆選舉的有關情況,一直到12點多。樊中青叫他一起到機關食堂吃飯。他用手敲了敲頭説:“我頭痛得厲害,想回家休息一會兒。”由於他無數次説過這樣的話,也就沒有讓樊中青特別在意。然而,王彥生並沒有回家休息,下午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臨下班還和其他區領導看望了出席區兩會的政協委員。
“我要是硬拉他去醫院,也許他就不會走了。我真混啊!”
王彥生走了,走得是那樣的安詳。
邯鄲市著名書法家孫桂林此前只給去世的父親寫過輓聯。得知王彥生去世的噩耗,在一整天茶飯無味,徹夜難眠後,取出八尺倣古宣紙,泣筆寫下——
“彥俊長辭叢臺垂首祭英烈,生為人傑滏河灑淚送忠魂”。(記者 劉廉君)
責編:陳昌娥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