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樊中青:生而有形 死亦不朽

CCTV.com  2009年11月02日 12: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生而有形 死亦不朽

樊中青

    (作者係叢臺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與彥生同為區委班子成員、同鄉。)

樊中青

    王彥生同志是我的同鄉、同事和朋友。在多年的交往中,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09年2月4日,黨的優秀組織幹部、我兄弟般的同事,帶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的無比摯愛不幸英年早逝,永遠離開了我們。彥生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腦子裏裝著一顆炸彈,在有限的生命裏儘量為黨和人民多做一些事吧!”這是他在查出自己身患不治之症後在自己的博客裏對自己的叮囑。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區裏召開兩會,這麼重要的會我怎能不參加”;“忍著劇烈的頭痛看望兩會的委員”;“冒著嚴寒帶領全區五十多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清華大學學習”,這是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説的和做的。他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無不體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的赤子之心,他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1991年我調到涉縣縣直機關工委工作,和時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彥生同志有了較多機會的接觸,由於當時縣裏的辦公條件較差,彥生的辦公室就安排在縣委的單身宿舍樓裏,那是一幢筒子樓,樓內只有兩個辦公室,彥生的辦公室是三樓衝樓道的那間,只有十二平米,其餘同樣大的房間各住著一戶人家,屋內既是臥室又是餐廳,家家戶戶都在樓道內做飯,火爐、煤球、廚具、垃圾桶等各種雜物堆滿了樓道,大人的閒談聲、孩子的打鬧聲、鍋碗瓢盆的嘈雜聲時常充斥著整個樓道。作為分管組織建設的副部長,這樣的環境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工作。他白天深入工廠、農村調查研究指導工作,晚上,總要匯總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一熬就是一個通宵,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他的房間總是亮著燈光;記不清有多少個早晨人們做早飯時看到他伏案的身影;曾記得人們看到他佈滿血絲的雙眼和拖著疲憊的身體時心痛地説:“王部長您又一宿沒睡吧!”他淡淡一笑説“啊!沒什麼,習慣了。”當人們吃過早飯準備上班時,在共用的水房裏又看到王部長在洗臉、刷牙、打掃辦公室的身影,我們知道他又要按時上班,新的一天,新的任務又在等待著他。鄰居家有個兩歲多的小男孩,十分調皮可愛,一天早上孩子起來後拿著一根小木棍敲打彥生辦公室的門,她媽媽制止,可孩子不聽,執拗地又去敲打,媽媽一巴掌打下來,小男孩哇哇地哭起來。聽到聲音的彥生披著衣服跑出來趕緊制止,他一邊哄孩子一邊説:“孩子不懂事鬧著玩呢,怎麼能打孩子呢!再説我在這裡辦公人來人往的,平時給大家添不少麻煩,大家能理解我就行了,千萬不能打孩子。”孩子的媽媽感動地流淚了,説:“王部長您真是個好人,可也不能天天熬夜,您要注意身體啊!”彥生對樓道裏的鄰居説:“好多年了,養了個毛病,愛趁夜裏安靜的時候寫點東西,可能影響大家休息了,請大家原諒吧。”他用自己的謙和大度、真誠包容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從那次起,懂事的小男孩不僅不再擾亂他,還當起了彥生的門衛,只要見到小朋友在他的辦公室門口玩耍打鬧,小男孩就會告誡般地説:“小聲點兒,不要影響叔叔工作!”那幾年,涉縣的基層黨建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縣委多次被評為全市、全省先進,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影響和帶動了無數人,兩個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加強,這其中凝結著彥生同志的心血和汗水。他就像一隻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奉獻給社會!

    王彥生同志對事業無比熱愛,2005年他常常感到頭痛,7月到北京醫院檢查時被確診為腦部左側基底動脈梭形瘤後,他在醫院裏住了20多天,又做了一次腦血管照影,醫生説他頭上的動脈瘤又有所發展,建議上支架介入治療,但風險很大,如果不做,繼續發展,又很危險。一個兩難的境地!就面臨一個抉擇:做還是不做。做,需要二三十萬元,且有下不了手術臺或留下後遺症的風險,不做,腦袋裏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他説:“花那麼多錢,做完不見得比現在好,説不定還會拖累人,何必呢?即使手術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工作,何以報答?現在除了偶有頭暈,沒別的不好感覺,説不定還能好好做幾年事情。”出院時,醫生告誡他這種病千萬不能勞累、著急,最好是臥床休息、安心靜養,他沒有答應;區委領導幾次找他談話,請他保重身體注意休息,他沒有答應;年過七旬的父親、相濡以沫的妻子、還在讀書的女兒祈求他為了這個家咱休息一下吧!他沒有答應。他説:“是黨培養了我,我離不開黨的組織戰線呀”加班加點的工作成了家常便飯,這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説都吃不消,更何況,他是一個腦幹長瘤的人,這無疑是在一點點透支生命啊!喜怒哀樂是常人最平常的情緒表現,而對彥生同志來講卻是一種難以享受的奢侈,他感覺到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要與時間賽跑,他要與病魔抗爭,他要為黨和人民再多做一些工作,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腦子裏裝著一顆炸彈!為了堅持工作,他常常大把大把地吃藥,在他的辦公桌上、衣服兜裏、汽車后座上時時堆放著各種各樣的藥品。2009年2月3日,就在彥生同志去世的前一天,我和民政局長向他彙報社區換屆選舉的有關情況,一直到中午12點多,我説:“咱們在機關食堂吃點飯吧?”彥生用手敲了敲頭説:“我頭痛的厲害,想回家休息一會兒。”因為記不清他這樣的話説過多少次了,所以我們並沒有特別在意。誰曾想他並沒有休息,下午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臨下班還和其他區領導一起看望了出席區兩會的政協委員。我又怎能想到,這竟成了我和彥生同志的訣別!

    他堅持民主集中制全力維護班子的團結,在班子裏經常起著“穩壓器”和“滅火劑”的作用。熟悉王部長的人都知道他性情溫和、平易近人,而其堅持原則、性格柔中有剛。有一位幹部因為對工作調整不滿意,怒氣沖衝要找區委主要領導“説事”,彥生把他叫到辦公室,耐心地告訴他幹部調整方案是組織部提出的,這也是組織上的意見!在他的電腦裏還記錄著這樣一件事,他擔任曲周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不久,一位老領導為親戚辦理轉幹手續時找到彥生,當他了解情況後知道不符合有關政策規定,便婉言拒絕了。雖然老領導很失望,但彥生從不拿原則換人情,是眾所週知的。2007年,有一位開發商想當人大代表,由於群眾基礎較差提名沒有通過,他找到彥生説:“只要能當上人大代表,花多少錢都行。”彥生義正詞嚴地説:“人大代表是人民選出來的,是項嚴肅的工作,不是你用錢買出來的。”此人還不死心,當即掏出兩萬元錢放下,起身就走,彥生氣憤地站起來把錢扔了回去。他常常説,作為一名組工幹部,肩負著黨組織的重托,因此,做人要有準則,做事要有原則。

    王彥生同志悄悄地走了,就像他走前所説,“霍然倒下,不給任何人添麻煩”。噩耗傳來,全區人民悲痛難忍。從曲週到家鄉涉縣,從叢臺區到邯鄲市,人們無不為之扼腕痛惜。2月6日舉行彥生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這天,邯鄲市天寒地凍,寒風凜冽,幹部群眾自發地前來和彥生告別。殯儀館內外莊嚴肅穆,數不清的花圈和輓聯表達著人們對彥生同志的無盡哀思。哽咽聲和哀樂聲交織在一起,男女老少淚流滿面。有一位書法家驚聞噩耗趕到殯儀館,流著淚水寫下一副輓聯——

    彥俊長辭叢臺垂首祭英靈

    生為人傑滏河東流送忠魂

    寄託了叢臺三十多萬人民的哀思。

    彥生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在他先進事跡的感召下,必將涌現出大批幹事創業的典範,推動黨的事業蓬勃發展。

責編:陳昌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