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與自省
杜樹傑
(作者係叢臺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與彥生同為區委班子成員。)
杜樹傑
和彥生同志共事時間雖然不長,但感情很深。對於他的英年早逝,我感到非常的痛心。追憶彥生同志的點點滴滴,我認為,他始終就是個簡單的人,就是個普通的人。他的簡單體現在,他始終保持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優良作風,他始終保持了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反過來説,他又是一個非常不簡單的人,就是因為他能夠把他的簡單保持了一輩子都不變,他是“兩個務必”的忠實踐行者,是我們叢臺黨員幹部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追憶彥生同志,我深切感受到他公道正派、堅持原則的赤膽忠心。彥生同志從事組織工作二十多年,自覺把黨性原則貫穿于所從事的各項工作之中,把選好人、用好人作為組織部長的政治責任,堅持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唯才是舉、任人唯賢,無論什麼人托後門、打招呼、寫條子,他都嚴把關口,做到民主推薦得票不高的決不上會,許多優秀的年輕幹部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安排到了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在幹部的工資、檔案年齡等敏感問題上,無論朋友還是好友,他都嚴格按照政策、原則和程序辦事,做到對內嚴格、對外平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新時期組工幹部的良好形象。我深深地感到,作為基層政府的“班長”,總是有人希望能夠幫忙辦點事,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必須向彥生同志學習,以對黨、對國家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實事求是,嚴格把關,堅決做一個公道正派、堅持原則的人。
追憶彥生同志,我深切感受到他殫精竭慮、埋頭苦幹的責任情懷。彥生同志對自己的事業無比熱愛,善於思考,注重聯絡實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幹部隊伍建設上,為了進一步加快優秀年輕幹部培養,形成重實績、重基層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幹部選拔任用強化幹部管理若干暫行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實行年輕幹部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測試製度的意見》;為加強城市社區黨建,他組織在社區開展了“聯幫駐”、“百千萬”等活動,不僅進一步加強了社區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激發了社區活力,而且改善了社區辦公條件,使轄區居民群眾享受到了更優的服務和更多的實惠。即使在得知自己身染生病的情況下,他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奧運安保期間,只要是他值班都是24小時在崗,餓了就吃方便麵,睏了就在辦公室休息,沒有因病請過一天假,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實踐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生信條。與彥生同志對比,我切實感到,自己在對待工作中雖然時刻保持了一種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後的工作中,我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增強責任,拓展思路,加大力度,紮實開展,力求在推進叢臺率先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追憶彥生同志,我深切感受到他謙虛謹慎、質樸親和的公僕本色。彥生同志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沒有兄弟姐妹的他4歲喪母,從小在親人們的呵護中長大。童年的殘缺讓他過早的飲嘗世間冷暖,也培養了他勤儉、淳樸、踏實的性格。他當上組織部長後,依然為人謙虛謹慎,豁達大度,絲毫沒有“官架子”,對待同志誠懇真摯,團結為上,沒有與任何同志紅過臉;對待群眾他滿懷深情,有時上訪群眾在他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天,他總是熱情接待,耐心細緻做工作,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對待父親和繼母他極盡孝道,父母倍感慰藉自豪;對待自己他委曲求全,寧可自己吃虧也不不讓別人吃虧,寧難為自己也不難為別人。對待工作他嚴謹審慎,任何一份經他手提交的文件,都是在多方聽取建議和反復推敲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未出現過任何紕漏。與彥生同志相比,我更能非常清晰地認識自己,平時在與班子成員相處時,安排任務的多,解決困難的少;在對待同志們時,批評的較多,溝通的較少;在面對社區群眾時,注重宣講政策的多,調查研究的深度不夠。以上這些不足之處,都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全面加以改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事事為群眾著想,時時體現人民公僕的本色。
追憶彥生同志,我深切感受到他淡泊名利、廉潔自律的高尚品格。彥生同志淡泊名利,知足知止,在個人名利和待遇面前從不患得患失。始終堅持以黨性原則要求自己,把“堂堂正正做事,夾著尾巴做人,清清白白為官”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有權不搞特權,有權不謀私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堅持按黨紀國法辦事,按方針政策辦事,按規章制度辦事,追求政治上的堅定性、思想上的純潔性和行為上的先進性。在名利面前,他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在待遇面前,從不刻意要求,從不與人攀比,幾十塊錢的手錶一戴就是好幾年。多年來,從未因個人的事情向組織和基層單位伸過一次手,張過一次嘴。
彥生同志的一生,是滿懷理想、甘於奉獻的一生,是立足本職崗位、淡泊名利的一生。他的先進事跡,對於每一個黨員幹部,無疑有著巨大的感召和激勵力量;他的精神,必將激勵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更加鼓舞鬥志。我將和全區幹部職工一道,以他為榜樣,堅定信心,勇於擔當,為全力打造區域經濟中心核心區、推動叢臺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而奮力前行!
責編:陳昌娥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