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為人民捨生忘死

 

——記“衡陽人民的好兒子”消防英雄宋文博

CCTV.com  2009年11月05日 16: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2009年6月13日7時50分,原湖南省公安消防總隊邵陽支隊洞口大隊政治教導員宋文博因參加洞口縣“6.9”抗洪救災,疲勞過度引發高血壓腦出血,經搶救無效,于6月14號4時30分壯烈犧牲,年僅37歲。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忠誠可靠、赴湯蹈火、服務人民”的新時期公安消防精神,用鮮血和生命實踐了“人民消防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時間退回到2009年6月8日至9日,邵陽市洞口縣境內普降暴雨,河水猛漲,山洪暴發,特別是該縣花園鎮寶灣、龍頭村的災情尤為慘重,山洪肆虐,房屋倒塌,200多名群眾被洪水圍困,面臨著滅頂之災。9日淩晨2時35分,宋文博臨危受命,全然不顧自己幾天來頭痛得厲害,親自帶領11名官兵組成抗洪搶險突擊隊,頂著暴雨和濃霧向重災區急駛而去。由於通往寶灣、龍頭、黃金三村的公路被洪水淹沒,消防車無法通行。宋文博只好帶領官兵繞道跑步奔往寶灣洪峰區。
  在行進中,由於天黑、路滑、雨大,加之後方山路塌方,他不慎摔了好幾跤,左腿扭傷,行走困難,但他強忍著劇痛,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以最快的速度,率領突擊隊員第一時間趕到災區。趕到現場後,只見整個村子一片汪洋,洪水仍然在急速上漲,四處傳來群眾的呼救聲,救援形勢極為險重,宋文博當即部署展開救援行動。為確保所有被困群眾及時脫險,救援隊員在岸邊堅固處係牢安全繩,趟著齊腰深的洪水,組織對水淹區房屋進行挨家挨戶搜尋。宋文博兩腿不聽使喚,幾次昏倒,但他早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咬緊牙關連續作戰,直到把所有被困群眾全部解救出來。
  至8時54分,中隊突擊隊員從洪流中成功救出7名險些被洪水沖走的老人和小孩。由於宋文博指揮有力,處置得當,在他的帶領下,13時55分,參戰官兵將220名被困群眾全部成功疏散轉移。在這次抗洪搶險救援中,消防官兵快速出動、英勇頑強,全力以赴營救群眾生命,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忠誠可靠、赴湯蹈火、服務人民”的新時期公安消防精神,他們的英雄壯舉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災區群眾的交口稱讚。
  山洪退後,由於連續奮戰,超負荷工作,宋文博的血壓在不斷上升,體力明顯下降。他強忍著傷病的疼痛,只是到小診所打了一劑止痛針,又馬不停蹄地帶領官兵連續兩個晝夜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幫助災民清理污泥、搶救糧食財産、補修房屋,運送乾淨飲用水,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6月13日早上7時50分,因疲勞過度引發高血壓腦出血的宋文博終於沒能在堅持住,昏倒在大隊營區。大隊官兵緊急將其送往醫院搶救,此時他已經説不出話來。6月14日淩晨4時30分,經醫院多方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説起宋文博的身世,雖祖籍在山東威海,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衡陽人。宋文博出生在軍人世家,爺爺是一名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老兵,在60年代南下衡陽,任衡陽軍分區副參謀長,父親宋勝利也曾在青島當兵,1972年轉業回到地方,帶著剛剛滿月的宋文博來到衡陽紮根。軍人世家的氛圍伴隨著宋文博的成長,也為他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打下了基礎。
  10月27日下午,記者來到宋文博父母位於新湘街道辦事處華聯社區的家。二老至今還住在710軍工廠家屬樓三樓,這是一座1970年建成的老樓,宋家的面積很小,只有40平米左右,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傢具,但卻被二老佈置得樸素整潔。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於老年喪子,宋文博的父親宋勝利老人一談起已逝的兒子,滿面悲傷。他説兒子出去十九年,只回來過了一次除夕。宋勝利説:“我們家情況不一樣,我的老父親也穿了一輩子軍裝,他對我兒子從小要求比較嚴格,我老父親活的時候就讓我們少到部隊去,怕影響我兒子的前途,我們去的很少,反過來兒子工作忙,抽個時間回來看下我們就走。當了十九年兵,想了好久,就只有一年大年三十回來,十九年中,我跟我愛人包括他奶奶一直是去部隊過了一個年,沒想到這一年就是最後一個年,就是去年春節。”
  當時正值宋文博女兒十周歲生日,加上老奶奶很久沒瞧過曾孫女了,宋勝利就帶著老奶奶去邵陽洞口過春節。宋勝利説:“去了本來沒準備在那過年,但是去了兒子不幹,兒子説當了19年兵跟父母在一塊的時間比較短,一般我們是聚少離多,這次去了正好趕上離春節還有一個月,兒子怎麼也不讓我們走了,就這樣我們才能跟兒子、媳婦跟孫女過最後一個年,沒想這個年是最後一個年,兒子就這樣走了。”
  宋文博在邵陽的家是在消防大隊的老家屬樓裏,也只有40多平米,一家三口加上岳母本來就很擁擠了,父母以及奶奶一來就更顯得“人滿為患”。於是宋文博小兩口把自己的床讓給了父母,從樓下借來了一張臨時竹板床在狹窄的客廳裏搭起來解決問題。宋文博有點愧疚的跟父親説,我現在有條件了,可以安排你們去賓館住,但是我身為一名教導員,這樣做怕影響不好,只好委屈父母親擠一下。宋勝利卻認為全家人能聚在一塊,就算擠點也熱鬧、高興。就這樣,宋文博白天在單位忙工作,晚上回來就在這臨時的竹板床上一直睡到了春節結束。
  “那是我與兒子19年來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光。”宋勝利説,雖説是天天見面,但也僅限于早晚,白天由於工作原因,幾乎沒時間陪他們。他至今還記得,只有一個星期天,宋文博特地抽了半天的時間,開著車帶著全家人去看懷化跟洞口之間公路的那個大隧道,也算是在洞口半日遊了。
  這之後,宋勝利再看到兒子就是在醫院的病床上了。當宋勝利二老得知大兒子病危的消息跟二兒子宋繼志驅車從衡陽緊急趕到洞口的時候,宋文博已經失去了意識,他再也沒辦法睜眼看年邁的老父親一眼,再也沒辦法跟父母説:抱歉,只能讓爸爸媽媽委屈一下跟我們擠在一塊睡了……
  宋勝利回憶起見到兒子病危的情景,淚眼婆娑,他説:“到那裏兒子可能是上午做了手術,我們去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説什麼,我們去為了見兒子一面,兒子第二天早上4點去的,有好多話想跟兒子説。”
  説到兒子的遺憾,宋勝利説:“兒子當兵19年,我家四代同堂,照片你都看了,全家福都沒照一張,湊不到一起啊,湊不到一起啊!我小兒子説爸,我們家缺一張全家福,但是沒這個機會啊。還有就是宋文博一直想去趟山東,送他爺爺,當年的時候我父親因肝癌去世,宋文博回來參加追悼會,老人有個想法要葉落歸根,我兒子就沒時間去,他説部隊工作實在是太忙了,結果他沒去成。爺爺最疼這個大孫子了,之前也説過要葬回山東老家。最後走的時候兒子跪在爺爺遺像面前,説爺爺對不起,不能送您回老家了,宋文博只有護送他爺爺骨灰盒到衡陽火車站,讓他弟弟抱著骨灰盒回山東,他自己哭著回部隊了,兒子一直對這事感到很遺憾。”
  關於英雄的名字,母親李文華告訴記者,這還有一個出處。當他們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其爺爺宋宗祿為孫子取名叫宋繼革,第二個孩子出生時,爺爺為他取名叫宋繼志,兩個名字的意思即“繼承革命意志”。後來,宋勝利覺得“繼革”聽起來像“及格”,就改成了“文博”。但鄰居還是親切地喊這個孩子為“繼革”。對於李文華來説,每一次整理兒子的遺物,都能勾起一段回憶,而每一次回憶,都會引起一陣悲傷。
  説起兒子的小時候,李文華告訴記者這樣一個故事。在衡陽軍分區,有一個傳奇人物,他就是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宋文博的爺爺和葛振林住在同一棟樓。宋文博小時候在爺爺所在的部隊營區長大,他經常去找葛振林爺爺,要他講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而兒時的他性格活潑開朗,嘴甜懂禮貌也自然深得老英雄的喜愛。
  李文華説:“那時在老幹所,葛振林在軍分區,他跟郭老很多交流,每次都喊我兒子小胖子,從小跟戰鬥英雄在一起,宋文博説我以後還當兵,以後跟爺爺一樣當戰鬥英雄,葛振林聽著大笑跟宋文博爺爺講:大老宋你看你孫子,以後當兵像你一樣,比你還牛,葛振林跟爺爺一起哈哈大笑,很喜歡他,經常在一起玩。”
  宋文博犧牲後,他的骨灰埋葬在衡陽市烈士陵園,衡陽“11?3”大火中英勇犧牲的20位消防官兵中16位烈士的骨灰也安葬在此。宋文博同一排相隔不遠處,安葬的是打小看他長大的葛振林。
  小時候的宋文博也深得鄰居的喜愛,今年72歲高齡的詹翠雲奶奶告訴記者,她是宋文博出生那年從武漢來到衡陽的,宋文博也是她看著他長大的,“這孩子啊,懂禮貌,有愛心!”
  “讓我遺憾的是,我現在還欠著他一餐飯呢!”詹翠雲説,有一次,宋文博從部隊回家看望父母,與其一起長大的詹翠雲兒子見他難得回來一次,便執意拉著他出去吃頓飯,為他“接風洗塵”。宋文博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説“不用這麼麻煩了,要吃我就要吃伯伯做的飯菜,特香!”“你要吃什麼,無論什麼時候想吃,只要你説,伯伯就給你做!”詹翠雲回答道。
  曾經的對白,曾經的其樂融融,至今詹翠雲還不曾忘卻;然而,曾經的承諾到如今卻再也實現不了了。這成了她的一樁心事,常常念叨在嘴邊,也成了她對宋文博感到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而如今,英雄已逝,豐碑永存。
  2009年 6月16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簽署命令,給宋文博同志追記一等功。
  8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作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宣傳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跡,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可靠、服務人民、竭誠奉獻’的消防隊伍”。至此,一個英雄的故事得以在全國各地傳頌。(記者 劉拓)
  本文來源:衡陽人民廣播電臺

責編:孫冰岩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