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如此不平凡的業績,讓人感動。英雄雖逝,精神永存。作為記者,唯有用鍵盤和鼠標將他的無私、愛民與忠誠傳承下去,才不辱沒一個媒體人應有的職責和使命……新華網時政部地方聯播頻道主編張立紅如是寫道。
10月27日至11月1日,由中宣部、公安部組織,17家中央媒體及地方主要媒體組成的新聞報道團奔赴湖南邵陽洞口、衡陽、湘潭等地,沿著“人民的忠誠衛士”、“愛民模範”、公安消防戰線傑出代表——邵陽洞口消防大隊教導員宋文博的成長、戰鬥足跡,去感受和體會什麼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請用感動去採訪”
10月27日晚,在長沙通程大酒店裏召開的“中央新聞單位宋文博先進事跡採訪協調會議”顯得有些特別——光影交錯中,宋文博或奔于里巷,或忙於阡陌,他的笑容是如此的讓人感覺親近,他的真情又是如此的讓人感覺暖心。
一切歸於現實,大家心情都很沉痛,會場氣氛一時有些凝重。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欄目組記者李欣最先禁不住,哭出了聲。她是所有媒體記者中和宋文博走的最近的人,今年的6月14日,剛剛結束對洞口消防抗洪救災採訪工作的她在返回北京的路上得知了宋文博犧牲的噩耗。直到今天,宋文博的音容笑貌和他的工作的情景仍會時常出現在她的眼前。她説,那次採訪前,宋文博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是不是真英雄,自己並不了解。但通過近距離的接觸,通過訪問他的家人以及參與他犧牲前的最後一次戰鬥,她切身感受了到他忠誠于黨、忠誠于祖國、忠誠於人民的高尚情懷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
對此,各新聞單位的記者們無不表示:要用最富有激情的文筆、最感人肺腑的畫面、最催人淚下的聲音去詮釋英雄的平凡、去凝練英雄的偉大。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在洞口兩天的採訪中,記者們一次次淚水滂沱。
29日上午,公安部辦公廳發言人辦新聞處副處長郭強、公安部消防局宣傳處副處長周久經,帶領中央新聞單位採訪團全體人員分成兩組,分別前往宋文博生前工作和戰鬥過的洞口縣消防大隊、洞口縣花園鎮寶灣村進行集中採訪。
採訪團首先看望慰問了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和女兒宋玥,並送上慰問金。宋文博的家其實就是營區裏一間不到45平方米的簡陋房子,裏面僅有一些簡單的日用傢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來訪,讓原本狹小的房子更加擁擠起來。宋文博的岳母廖俊瓊老人在得知媒體的來意後,難忍心頭悲痛,不禁失聲痛哭。2004年時,宋文博的大舅子去世,孝順的他擔心岳母孤單,專程從衡陽把岳母接來洞口生活,並告訴老人,“媽,您放心,雖然家裏生活簡單,但只要我有飯吃,您就有飯吃。”説起這些,年過六旬的老人再次嚎啕大哭起來。陪同採訪團採訪的邵陽市消防大隊張奇志小聲告訴記者們:“今年春節,是宋教導員在洞口消防大隊9年來第一次陪父母過年。”他説春節前,宋文博80多歲的老奶奶在宋文博父母的陪同下,特意從衡陽趕來洞口和孫子、曾孫女過團圓年。但由於住房緊張,宋文博夫妻倆就在狹窄的客廳,搭了個地鋪,一睡就是40多天。這番話極大地觸動了記者們的職業敏感,他們不由都擁向了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
自從十年前從衡陽某公司下崗後就搬來洞口照顧丈夫和這個家庭的曾志菊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用衛生紙包好兩片降血壓的藥,交到丈夫手中。可那幾天,丈夫實在是太忙了,忙得都見不到人影,更別説親手把藥交給他,放心地看他服下。見到記者正注視客廳裏擺放著的宋文博遺像,曾志菊的臉頰不知何時又淌著淚水。她説,宋文博也很愛美,很愛照相,穿著警服拍藝術照,但他在滅火救援和搶險救災戰鬥中從不讓記者給他照相,他總是説你們多拍拍其他戰士們吧,他們才是最值得你們報道的英雄。
對宋文博女兒宋玥的採訪,記者們一直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會傷到她那顆童稚的心靈。小宋玥喜歡滑冰,也喜歡彈琴,雖然宋文博從未送女兒去練過一次琴,滑過一次冰,但即便時自己疲憊地回到家中,他仍然喜歡聽女兒在家用電子琴彈奏《北風吹》,並不時指出其中某處的錯誤,要女兒重新彈一遍。懂事的小宋玥告訴記者,爸爸出身在軍人世家,所以也希望她長大後當一名軍人。她説,爸爸經常挂在嘴邊的話,就是“我爺爺怎麼怎麼啦”。因為爸爸的爺爺,就是自己的太爺爺,也是一名軍人,“太爺爺是爸爸的偶像,而爸爸是我的偶像”。説著説著,這個10歲的堅強的孩子眼裏濕潤了。只是她不知道,她的爸爸,現在已經是全國人民的偶像。
在洞口鎮寶灣村。村民們正在加緊修建被洪水衝垮的房屋和橋梁。看到採訪團的到來,憨實淳樸的村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宋文博教導員,沒有宋教導員的救命,就沒有我老頭子的今天……”今年已經77歲的李南平老人激動地回憶起四個多月前發生洪災的那個晚上。他説,如果不是宋文博教導員帶領消防官兵淌著一米多深的水來救自己,自己可能早就被洪水沖走了。説到動情處,李南平老人用顫抖的身影極力模倣著那天宋文博將他從被洪水淹沒的平房中背出來時情景,眼眶又一次濕潤了,淚水中有感動和自責。感動的是年輕的消防官兵們不顧自身安危來營救自己個老頭子。按照李南平的意思,官兵們不值得冒這麼大的險;自責的是,宋文博教導員犧牲後,因遭受洪水驚嚇又患有老年病,自己沒能參加宋文博教導員的追悼會,未能見到恩人的最後一面……
寶灣村支部書記、村長也都來到村裏的活動中心,向記者們講述著宋文博帶傷在抗洪救災一線連續奮戰12個小時,成功救出7名被困群眾的故事。雖然洪災已經過去四個多月,宋文博也已經離開了四個多月,但在寶灣村群眾的心裏,宋文博卻從來就沒有走遠。
一張張憨厚樸實的臉,一雙雙佈滿老繭的手,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話……在淳樸的大爺大娘面前,記者們幾次動容,淚為英雄而流,筆為英雄所執。新華社湖南分社政文部主任譚劍已經是第二次來到寶灣村採訪了,是他的第一次採訪將宋文博的感人故事送到了中央領導的耳邊,他説:“這是我經歷的最艱難的一次採訪,怎麼選角度壓力很大,要表現宋文博對百姓的愛以及百姓對他的愛,就需要通過記者的細緻觀察和反映。兩天的採訪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感動。我採訪過不少全國典型,但讓我感動得如此掉淚的,宋文博是第一個。”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