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風土人情

CCTV.com  2009年09月18日 22: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國新辦網站  

    《中國風土人情》劇照

     

    《中國風土人情》劇照

     

    《中國風土人情》劇照

    影片名稱 《中國風土人情》 生産國家 中國大陸

    類型題材 民俗,地理,風光 全片集數 26集

    每集長度 30分鐘 字幕語種 中、英文

    完成日期 2005年—2006年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中國特有的自然環境、物産和人們的風俗、習慣等有明顯的地域特徵。這不僅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更重要的原因是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群體。中國的風土人情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寶。本系列專題片集中表現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典型地區的傳統民風民俗。節目採用時尚的視聽手段、MTV式的剪接方式,結合電影式的結構理念,突破傳統專題片的製作模式,使觀眾感受到中國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看到更多角度的風景,進而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

    1、壩美—世外桃源

    在雲南省東部山窩窩的溶岩水洞裏,有一個美麗的壯族村寨——壩美村。壩美村位於文山州廣南縣,村子四面環山、不通公路,進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後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村民們要摸著岩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幾公里長的幽暗水洞才能進出。壩美人以農耕為生,至今保留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形態。他們現行的生産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都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壯族古老的傳統文化特徵。在雲南省廣南縣清秀的山色中,沿著清亮的河水穿行,經?過藏在喀斯特溶洞中四米多寬的清幽河道,突然見到溶洞之外開闊的村莊,似乎穿越時光隧道,來到了人們夢想中的世外桃源。

    2、黃洛—長髮第一村

    紅瑤是瑤族的一支,主要生活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因繡工精巧、色澤紅艷的衣裳而被稱為紅瑤,也因古老而美麗的紅衣聞名遐邇。紅瑤女性有世代相傳的蓄髮習俗和護髮秘方。無論年紀多大,她們的頭上都是青絲如雲,很難見到一根白髮。勝縣和平鄉黃洛瑤寨因有六十多名長髮紅瑤嫂而成為著名的長髮村,因此獲得“吉尼斯群體長髮之最”,被譽為“天下長髮第一村”。

    3、竹海人家

    蜀南竹海位於四川長寧、江安兩縣毗臨處,面積120平方公里。7萬餘畝楠竹覆蓋大小28座嶺巒、500多個山丘,綿延起伏,逶迤蒼莽,宛若煙波浩渺的綠色海洋,故名“竹海”。本片將鏡頭對準竹海優美的自然風光,並深入到竹海深處人家,以當地獨特的職業“篾匠”為切入點,展示獨特的竹海風光和由此而來的竹海經濟,以及當地獨特的竹工藝技巧。

    4、小黃村—侗族大歌

    小黃是個神奇而富有詩意的侗族村寨,這裡匯集了侗族風情的精華,尤以侗族大歌享譽國內外,素有“歌的故鄉,歌的海洋”之稱,是極負盛名的“侗歌窩”。侗族大歌是當今世界上十分罕見的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民間合唱音樂,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與侗寨鼓樓、侗鄉花橋一起被稱為侗族文化“三大寶”。小黃的侗族大歌是侗族音樂乃至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

    5、和順——古鎮僑鄉

    騰衝古縣以僑鄉聞名於世。僑鄉,即華僑之鄉。從古到今,大量的騰衝人到海外謀生存、求發展,往往返返,世代傳承,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而和順古鎮就是騰衝僑鄉文化的典型代表。這裡完美地融合了域外風情與中國古代傳統,古色古香的樓臺亭閣,小橋流水,令人留連忘返。僑鄉是魚米之鄉、商貿之鄉,也是文化之鄉。僑鄉文化的深層內涵,還期待著開掘、研討和利用。

    6、西遞——畫中古村

    安徽黃山附近的西遞村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村中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近二百幢,這些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其佈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中國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稱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

    7、岜沙—最後的火槍部落

    苗族古文化生態博物館岜沙村,位於貴州月亮山腹地,這裡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植被完好,古樹參天。岜沙人的生活方式與習俗處處顯露著原始的古樸遺風,世世代代男耕女織、稻作為生、狩獵為伴,信奉樹神和太陽神。古代部落民俗文化在這裡留有鮮明的印記,岜沙因而被世人譽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8、江永—尋找女書

    在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圩鄉及其鄰近一帶,婦女中流傳著一種奇特的漢文異形字,是獨為婦女使用的性別文字,當地婦女們便把自己使用的文字叫做“女書”。隨著江?永女書的最後一位自然傳人陽煥宜的去世,女書更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湖南省文化廳和當地政府正在重點建設江?永女書文化生態保護區,希望瀕臨失傳的女書文化在原生區域得到恢復發展,盡最大努力保護這一歷史文化奇葩。

    9、香格里拉?的古鎮—獨克宗

    位於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城。作為古老的茶馬古道重鎮,獨克宗古城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曾是川藏滇地區經濟貿易的紐帶。這座由純木結構組成的古城,至今仍保留著鮮活蓬勃的生命力。由漢藏文化結合而産生的獨特生活習俗,以及長期的多民族聚居形成的多民族家庭,造就了獨克宗古城獨特的民俗風情。由於這裡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交通樞紐,常年的馬幫聚集,也為這裡帶來了獨特的馬幫文化和許多動人的故事。

    10、滄源—秘境佤鄉

    滄源是中國佤族人口最多的縣,有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這裡的佤族同胞能歌善舞、純樸熱情,每逢喜慶之日,男女老少便身著艷麗服飾,跳起奔放豪情的木鼓舞、甩發舞,舉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和風味獨特的飲食在海內外均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因此被譽為“中國佤族文化薈萃之地”。

    11、霞坑—拿起畫筆的農民

    歙縣是地處黃山腳下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歙縣東北的霞坑鎮古雅清樸,風光優美。春暖花開的季節,霞坑鎮中一片一片正在開放的油菜花田,鑲嵌在墨綠色的大山裏,一派江南的田野風光。霞坑鎮風景美,也是皖南有名的書畫之鄉,這裡的農民家庭書畫?室孕育了一大批書畫高手,這些拿起畫筆的農民把家鄉的美麗風光繪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

    12、黔東南—多彩苗寨

    在中國的眾多少數民族之中,苗族可以説是最多姿多彩的民族。在苗族的龐雜支系中,生活在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的東係苗族,無論是服飾的絢麗多彩還是風俗的奇異獨特,在苗族大系中都顯得分外突出。東係苗族是善於織繡的民族,族人保持著古老的紡織、染布、刺繡等精湛工藝。他們製作的銀製品也以華麗複雜稱絕於世。節日是苗族風情展現得最精彩淋漓的時刻,而此時盛裝打扮的苗家姑娘是苗鄉最艷麗的一道風景線。

    13、灘頭—年畫之鄉

    灘頭是一個地處湘西南的古老小鎮,以紙業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色紙、香粉紙、年畫並稱“灘頭三絕”,尤以灘頭年畫為最。它也是湖南省唯一的一種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灘頭年畫以艷麗、潤澤的色彩,古拙、誇張、飽滿、個性化的造型方法,純正的鄉土材料和獨到的工藝,産生了浮雕一般的獨特藝術效果。

    在灘頭,75歲的鐘海仙老人和他的妻子高臘梅成了灘頭年畫最後的守護者。

    14、成都茶館

    飲茶習慣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四川各地,尤其是成都,茶館極為興盛。不論是風景名勝,還是鬧市街巷,到處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茶館。這些茶館收費低廉、服務週到,顧客往往一杯香茗一碟小吃,便可坐上半日,與親友縱論暢談。茶館體現了巴蜀地方濃厚的人情味,融合著成都日常悠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反映著成都市井生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5、西街—陽朔的地球村

    西街是陽朔縣城內的一條古老街區,因其所處的方位而得名。這裡的房屋、街道古樸典雅,頗具明清時期的風格,然而,西街最大的特色不是古風而是無處不在的洋味,這裡既有賣蠟染、刺繡、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的文化商店,又有異國情調的酒吧和咖啡館。這裡匯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子,是一條充滿西方色彩的洋人街,是中國最大的外語角和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16、守望梯田

    雲南的元陽縣以規模宏大、氣勢磅薄的梯田著稱,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元陽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一座山坡的最高級數達3000級,這在中外梯田中都是罕見的。元陽縣依山而居有七個民族,哈尼族的先民自隋唐之際便進入此地開墾梯田種植水稻,在此後1200多年間,哈尼族傾注了數十代人的心力,造就了這個天人合一的人類大創造。

    17、黃土窯洞

    陜北窯洞主要分佈在陜西北部,一般意義上是指延安、榆林等地的窯洞式住宅。陜北窯洞建在黃土高原上的天然黃土中,因為具有不破壞生態、不佔用農田、冬暖夏涼、經濟實用等優點,被當地人民群眾廣泛採用。本片將鏡頭對準陜北窯洞,介紹陜北窯洞的歷史和發展及窯洞的建築形式和特點,同時通過對剪紙、窗花等窯洞民俗的展示,描繪窯洞以及窯洞人家在黃土地上的生活。

    18、天龍鎮—時光倒流600年

    在今天的貴州安順,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他們身著地道的中國明朝漢人裝束,從語音到生活習俗、娛樂方式仍保留著古代漢人的遺風,與周圍村寨的居民截然不同。據説,這裡的居民都是600多年前明朝派駐屯堡軍戶的後裔,所以人們把他們稱為“屯堡人”,這裡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也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天龍鎮就是安順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

    19、川南古寨

    雲頂寨位於四川省隆昌縣城南18公里海拔530米的雲頂山上,有六百多年曆史,是川南大戶郭氏家族聚族而居的大莊園式山寨。雲頂寨是中國山寨家族文化的典範。古寨位於雲頂山最高峰,佔地246畝,寨墻周長1640米。寨內建有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中西合璧建築54處,被有關專家稱作是“川東民俗的活化石”。而附近的隆昌石牌坊群,則是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牌坊群之一,不但在建築方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講述著許多傳奇故事。

    20、吳橋雜技

    河北吳橋人練雜技有著古老的傳統。作為當地流傳已久的風俗,雜技是吳橋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風景,是吳橋人血脈中一直延續下來的因子,上到八十老人,下到蹣跚學步的孩童,都已經把雜技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本片通過展示吳橋雜技的經典表演項目,採訪不同年齡和階層的吳橋雜技代表人物,反映吳橋民間雜技傳統和技術傳承,講述吳橋人圍繞雜技而發生的故事,勾勒出吳橋雜技的民俗風情畫。

    21、山西麵食

    山西麵食源遠流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山西豐富的糧食作物以及悠久的種植歷史培養出了山西人嗜好麵食的飲食習慣。山西麵食種類繁多,在廚師手中,面被舞弄得花樣百齣,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山西麵食的絕活兒,會讓不了解麵食文化的人們感到驚訝和讚嘆。而山西人日常生活中的麵食,雖然花樣不算多,卻有著別樣的風味,它的背後是深厚的民俗背景和傳統。

    22、蔚縣剪紙

    河北省蔚縣被譽為“中國民間剪紙之鄉”,蔚縣剪紙從當地農家婦女自娛自樂的創作,經?過歷代民間剪紙藝術家的創新和發揚,發展成為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不但在藝術形式上保留了細緻精巧的特點,也保持住了民間藝術自由自在的藝術生機。歷史悠久的蔚縣剪紙中還有一種獨特的刻紙技法,和傳統的剪刀剪紙技法不同的是,刻紙技法在細節上更加細膩傳神,同時作品染色與刻製有機結合,形成了濃郁的鄉土藝術風格和鮮艷明麗的色彩效果。

    23、成都小吃

    成都小吃與川菜一樣,在中國美名遠揚,成都小吃尤其如此,素有“成都小吃甲天下”的美譽。成都地處成都平原?中心,歷來物産豐富,商旅如雲,在整個歷史長河中也少有戰亂之虞。歷史和生活給了成都人充裕的時間、精力和志趣,在吃食的色、香、味上精心製作,天長日久,逐漸創制出各種風味獨特的小吃,也營造出了屬於天府之國的味覺生活。

    24、天堂猜想

    在橫斷山脈的腹地,三江流域的中心地段,一些古老的手工藝還在人群中流傳著,在深山之中、大江之畔的村莊中,人們還在生産一些非常有特色的生活用品,比如黑陶、藏刀、木碗。沿著幾千年的古道,我們走進這些村莊,感受這裡獨特的傳統與民俗。紅土高原特殊地理構造和地勢形成了這裡獨特的文化,而這些古老手藝鑄造出的陶器、藏刀和木碗似乎正是屬於這塊土地的文化載體。

    25、神奇的線戲

    在渭北高原陜西省合陽縣一帶的農村,至今還活躍著一個已有兩千年曆史的稀有劇種——合陽合腔線偶戲,也叫合陽提線木偶。這一戲種類似國外的傀儡戲,它自成體系,已經具備了後來戲劇裏的主要行當,如生、旦、凈、醜等角色。表演時木偶的動作全部是靠演員用手中的細線完成的——在戲臺上搭一個高約1.2米的長板臺,前邊用布帳圍起,演員站在布帳後的木臺上,手提木偶在帳前表演。提偶的線根據角色的不同,分為五到十根不等,最長的線有三四米,操作難度非常大。然而在當地農民的一雙雙巧手下,木偶可以跑跑跳跳、舞槍弄棒甚至騰雲駕霧,雖然木偶沒有生命在舞臺上卻栩栩如生。

    26、武強年畫

    武強年畫?是採用黑、紅、綠、黃、紫、粉等色彩套色水印的木版畫。年畫採用手工刻版、手工拓印,繪、刻、印緊密結合,古樸而精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武強縣舊城村賈氏年畫世家,製作年畫至今已有六代人,買賣最興旺時年産量在200萬張以上。後因連年戰亂,年畫?世家走向衰落,將家傳的520多套年畫木版分給兩個兒子,各自獨立經?營。2003年,賈家已經用作倉庫的老屋修繕,人們偶然發現了藏在墻中的159塊完整的年畫古版。這批珍貴畫?版的重現於世,使得武強年畫的盛世風采得以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責編:孫潔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