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小升初”,又是一年“中考”,擇校大戰再度打響。年復一年的擇校熱,導致部分名校的規模和班額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不堪承受之重,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不少弊端。
如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眼下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教育改革的難點。
名校:教室裏擠得再擺不下一張凳子
一位家長向記者訴苦説,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費盡週折找到一位領導“批條子”,可是那所學校校長領他到所有的教室參觀以後説:“如果你還能在教室裏擺下一張凳子,我就讓你的孩子來上學。”這位家長的遭遇反映了當前城市中小學教育的一種現狀:有名氣的學校班額過大,人數過多。
一個班級六七十名學生,一個年級十幾個班,如今,這種“巨無霸”學校在許多城市都存在。面對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部分名校壓力越來越大。濟南市一所著名初中,20年前只有18個班,現在發展到60個班,最多時一班有80多名學生,現在將近60人一班。由於校園太小,只好興建分校。來自方方面面的擇校生讓這位校長苦惱不已。
記者在北京、山東、寧夏等地採訪發現,名校班額超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我國中小學教室設計班額一般是45人,可是現在班額五六十人的十分普遍,七八十人的也不稀罕,有的還超過了百人。
與名校超負荷運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普通學校正在承受著另一種痛苦:由於硬體不達標,軟體不突出,陷入“薄弱-吃不飽-更薄弱”的惡性循環。不少這樣的學校生源逐年減少,缺師少生,有的被合併。
在濟南市繁華街區有一所學校,過去被稱為“百人小學”,因為全校只有98名學生,22名老師,後來與附近學校合併後也只有兩三百人。按照濟南市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就近劃片入學。
記者在這所學校片內小區採訪,不少家長對記者説,這所學校條件太差了,只有一座破舊的教學樓,一個小操場,好老師也留不住。小區裏有點本事的家長大都把孩子送進附近一所名校,實在沒辦法的才把孩子送進這所小學。
弊端:活動空間小,學生限制多,老師負擔重
記者在部分名校採訪時發現,一間小小教室容納了七八十名學生,教室裏課桌從教室後墻一直擺到講臺前,教室後門都打不開。由於學生發育提前,個頭較高,站在同學眾多的教室裏感覺直憋氣。
人滿為患,活動空間明顯不足,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班額超標對中小學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更為嚴重。寧夏一位小學班主任對記者説,學生太多,老師上課時特別強調規矩,學生聽課時必須閉口、背手,發言要先舉手,若未經允許脫口而出,多半要挨批評。
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整齊劃一的效果,連舉哪只手、舉手的高度和姿勢,都作了嚴格規定。“如果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隨心所欲,張揚個性,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一節課。”這位班主任説。
一些家長反映,一個班的學生太多,老師的教學負擔很重,於是一部分老師的責任被轉嫁到學生或家長身上。比如學生作業批改不過來,就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批改,有的老師還要求家長每天給孩子輔導功課、檢查作業、簽字。
一位家長憂慮地説,當初千方百計為孩子選擇了這所名校,實際上由於班裏學生太多,老師只能重點關注“兩頭”的學生,也就是“尖子生”和“後進生”,根本顧不了大部分學生。
曲阜師範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宋廣文關注這個問題已久。他認為,大班制教育是一種規範化、模式化教育,這種教育只能用分數來衡量學生,學生只能在這種“無個性”的教育中成為“千篇一律”的人。如今歐美許多國家中小學法定班額人數為20人至30人。上課時,學生圍坐于老師身旁,可以自由發言,氣氛熱烈而又民主。而我們的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是被動聽課,即使鼓足勇氣舉起手,也常常得不到發言機會。他認為,要培養出身心健康、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摒棄大班的教育模式。
銀川市教育局局長張曉沛認為,大班額現象不利於教育公平的實現。擇校大戰往往是學生家庭經濟與社會關係的實力比拼。一些家庭拿不出昂貴的擇校費,其子女被阻擋在優質教育門外。他認為,大班額現象影響了教育公平,背離了和諧社會應有之義。
優質教育的趨勢:小班制教學
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旺盛需求,導致了擇校風屢禁不止。一些名校即使班額一擴再擴,也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有關專家分析指出,所謂名校,除了硬體設施好以外,考分高、升學率高仍是吸引家長的主要原因。當前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學生都在向所謂升學率高的學校集中,造成名校班額過大。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為了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或給老師發放津貼、補助,存在招收擇校生的謀利衝動。
宋廣文認為,小規模、高效益的小班化教育模式逐步成為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目前,實行小班制教學已成為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主流。美國聯邦政府和20多個州的政府將降低班級人數定為教育政策。加拿大、英國教育界也呼籲縮減班級規模,日本也加入小班制改革的行列。
近幾年來,我國一些城市將教育均衡作為發展目標,通過名校跨區辦學、聯合辦學、教師輪崗等方式,在一定區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擇校之風的蔓延。隨著教育投入的增加,一部分招生不足的普通學校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小班化教育逐步成為優質教育的重要標誌,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歡迎。
濟南市尹婷的女兒剛上一年級,在為女兒選擇學校時她前思後想,最終沒有選擇眾人趨之若鶩的名校,而是選擇一所家門口的普通小學。她看中的就是這所小學的小班化教學方式,“因為學生少,老師可以有更多精力因材施教,孩子每天快快樂樂的,家長也很高興。”尹婷對記者説。
張曉沛説,解決大班額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均衡發展教育,關鍵是政府方面要有所作為,不能再人為地擴大公辦學校之間的差距。要取消公辦學校的其他收費渠道,把政府資源包括優秀師資更多地向薄弱學校、經濟落後地區傾斜。同時,各級人大和教育督導機構要加強對政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的監督檢查,對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要追究主要領導人責任。
責編:孫潔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