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為了寶貝回家:一對夫婦攜手兩萬志願者

 

CCTV.com  2009年12月21日 20: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華商網-新文化報  

秦艷友(中)、張寶艷(右)向市場管理員了解乞討兒童情況 資料圖片

  滿世界尋找你,無法安睡

  曆盡艱難,踏遍千山萬水

  快回來吧,我的寶貝

  別讓媽媽的天空一片黑

  ……

  ——“寶貝回家尋子網”主題歌《別讓媽媽的世界淚雨飛》

  12月4日,中央電視臺。在《法治的力量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暨揭曉晚會》上,張寶艷獲十大法治人物。

  舞臺上面,她身穿100元錢買的大紅外套,很不習慣,這是3個編導最後陪她買的,之前買的7件暗色的都不行。

  舞台下面,秦艷友和幾個到央視的尋子家長痛哭流涕,其中一個上海的媽媽10年尋子花了200萬元,還有一個家長多年奔波沒有找到孩子,但尋親路上幫別人找到6個孩子。

  秦艷友和他們都在台下哭——能找到孩子的家長還是少數。

  通化市民秦艷友、張寶艷夫婦創辦了“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通過他們創辦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兩年多來,75人和家人團聚,與父母離開最長時間的長達31年。

  候選人秦艷友、張寶艷夫婦,二人都48歲,通化市人,“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者。

  推薦理由

  2007年,他們創辦“寶貝回家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的、被遺棄和走失的、流浪乞討兒童回家。兩年來,他們和志願者幫助75人和家人團聚。

  今年,張寶艷當選央視“法治的力量”十大法治人物。

  人物語錄

  張寶艷:什麼事情不一定要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會去做。我將來有意成立一個救助被拐兒童的基金會,並且想做全國規模的基金會,做大了,就成立一個收養被拐兒童的機構。

  秦艷友:我們最大的矛盾就是一個主題,就是她的身體。撂下飯碗就上網,前一段時間胃疼,半夜去搶救,全國志願者都給她買藥,也不好使。

  欣喜

  而又悲傷的消息

  汪軍從“小梅”那裏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消息:父親死於礦難,母親改嫁南方。

  汪軍

  遼源的汪軍“今年差不多23歲”,沒有身份證,謀生特別艱辛。

  在汪軍記憶裏,“爸爸是在煤礦上班,媽媽是家庭婦女”。由於父母總吵架,母親就回到四川家鄉,汪軍1994年在通化五道江離家出走,當時還不到10歲。

  汪軍發在網上找父母的信息,被松原網友“小梅”注意到,她是“寶貝回家尋子網”志願者,日夜在網上忙於幫助那些被拐賣、走失的孩子和父母團圓。

  汪軍的事情被通報到吉林省公安廳和通化市公安局,僅用一天,就確認了汪軍在通化的親屬。

  這個月20日,汪軍將到通化認親,那裏可能還有他的弟弟和妹妹,已經被人收養。而他的父親已死於礦難,媽媽早已改嫁到南方。

  “小梅”

  對於汪軍,這是個悲傷的故事。“小梅”猶豫兩天,才給汪軍打電話告訴他找到父母下落。

  “小梅”成為“寶貝回家”的志願者,還要追溯到去年“512”大地震那一天。她在網上搜索四川的各種消息,看到很多鏈結“寶貝回家”網站的帖子,都是家長尋找丟失孩子的。“當時感覺他們從事的工作太偉大了,就在網站註冊了志願者。”

  一年半以來,她已通過這個網絡平臺為全國各地的幾個孩子找到了父母。“最快樂的時候,就是當丟失的孩子通過我們的努力被找到、看到父母和孩子團聚的那一刻。”但她強調,“每一個成功案例,都是很多志願者一起努力的結果。”

  “小梅”目前在努力為一個流浪到天津的孩子尋找吉林省的父母。這個孩子叫張志超,小名“寧寧”,大約1988年出生。父親張要存,母親李鳳英,姐姐張雲傑。張志超大約1997年離家被拐,吉林省公安廳做了大量排查,還沒找到張志超的父母。

  這戶人家的戶口1994年從磐石遷到靖宇,但從沒有在靖宇住過。

  夫妻創辦“尋子網”

  兒子4歲時“丟”過兩個小時,張寶艷覺得“兒子要是丟了,我就活不了了”。這件事,成為夫妻倆創辦網站的最初啟蒙。

  汪軍,只是“寶貝回家”幫助的人之一。12月6日,在秦艷友、張寶艷夫婦通化市的家中,他們講述了創辦這個網站的故事。

  孩子“丟”了兩個小時

  1992年,他們的兒子4歲時,曾和姥姥在商場走散,一家人“找了兩個小時,都急蒙了”。實際上孩子找不到姥姥,就到姥爺那裏去玩了。

  那一次,張寶艷覺得“兒子要是丟了,我就活不了了”。她看過一篇報告文學,講述人販子如何販賣虐待孩子。此後,她一直在關注那些被拐賣的孩子。

  2002年,張寶艷辭去銀行的中層幹部工作,到一家典當行當經理。後來和丈夫秦艷友創作劇本《路有多長》,寫被拐兒童經歷和遺失孩子家庭不幸的故事,劇本設想的主人公就是通過網絡尋子。劇本有了贊助,但一直沒被批准開拍。

  夫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現實中尋親網站多數都是收費的,並且沒有專門針對孩子的網站。

  “陽光天使”創建網站

  秦艷友是通化師範學院網絡中心主任,在學生們的幫助下,2006年8月,“寶貝回家”網站創建開始,2007年4月末,“太陽城尋子聯盟”開通。

  “從開發網站就不用花錢,自己有人力,日常管理維護剛開始就是兩口子在家裏做,有時幹到後半夜兩三點鐘。”秦艷友説。

  剛開始的時候,“陽光”秦艷友負責技術,“天使”張寶艷負責內容。主要欄目是“寶貝尋家”和“家尋寶貝”,但網站建起來,只是個空架子,沒有內容。

  “我倆就到處在網上、報紙找信息,看誰家丟孩子了,就打電話,説我們是免費公益的。人家都不信啊,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都以為是騙子呢。”秦艷友説,“後來,我們發現流浪乞討的孩子還有很多,也可能是被拐賣的。”於是,張寶艷又在街頭尋找,小心翼翼地打探,拍照,把資料上傳到網站上。

  第一次成功解救

  武漢的志願者“雅科夫”第一次發帖提出“寶貝回家,請幫助這些小蝌蚪找到他們的媽媽”,這個帖子上有很多殘疾兒童在街頭乞討賣藝的照片,打動了很多志願者。於是,網站重新註冊成為“寶貝回家尋子網”。

  網絡上曾經有人販子冒充進來,騙家長錢財,後來“抓到了3個”,另有其他各種干擾和攻擊,致使家長們和志願者不能上網;也曾因觸動有些人的經濟利益被質疑過。

  2007年6月24日,“寶貝回家尋子網”上線不到兩個月,第一個成功案例在呼和浩特發生。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的“寶貝回家”志願者郭俊,在公園發現一老一小在乞討,老人説男孩是他的孫子,但神情慌張。找到警方查明,男孩是甘肅民勤縣人,十幾天前被乞丐老人拐騙出來乞討的,內蒙古警方將被拐男孩送回甘肅。

  “寶貝回家尋子網”在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傳到全國幾十個分群,第一次成功讓全國各地的志願者一片沸騰。

  兩萬志願者的行動

  這個群體,積極活躍的志願者至少在一半以上,也有許多“傳奇人物”。75人通過他們和家人團聚。

  從辦公益網站,到申辦“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發展到現在的全國超過2.2萬個志願者,積極活躍的志願者至少在50%以上。兩年半以來,“寶貝回家”成為全國最有影響的公益尋子網站,75人通過“寶貝回家”志願者和家人團聚。

  傳奇“仔仔”:參與解救41人

  網站剛剛起步時舉步維艱,在各大論壇招募志願者,一個星期也沒有人加入。

  第一個志願者“小強”是秦艷友的學生,當時在幫助夫婦二人建網站,現已成為網站專職人員。張寶艷説,在還沒有尋親成功案例的時候,南方一家電視臺報道了這個網站,“寶貝回家”有了一定知名度,志願者越來越多。

  12月4日,央視評選張寶艷為十大法治人物節目後兩個小時內,新加入100多個志願者。

  在志願者群體裏,最傳奇的是廣東的“仔仔”。

  “仔仔”當過兵,練過武。今年8月份,他在網上搜到一條被拐兒童的線索後,孤身前往漳州,協助當地警方解救出孩子。當時,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這是我參與解救出來的第41名被拐兒童”。

  更多的志願者並非這種“俠客”,而是普通公民。張寶艷説,目前志願者裏面年輕人比較多,很多是年輕的父母,他們能夠換位思考,有愛心。

  最快紀錄:一個小時找到親人

  至今為止,寶貝回家志願者的最快速度尋親紀錄是:一小時找到被拐賣兒童的家人。由松原“小梅”和“蘇州一刀”共同參與創造。

  被拐走的孩子叫李辰,5歲。11月4日早晨,父母在長沙擺攤做生意時,李辰在家裏被人從床上抱走。

  “他們帶著孩子到一家小旅館,老闆娘看兩個男人帶著昏睡的孩子,就很警覺。”張寶艷説,他們提供不了身份證,就藉口打電話出去,把孩子託付給老闆娘。

  老闆娘把孩子抱到另一個房間藏起來,對方返回發現孩子不見了,老闆娘稱“沒看見”。

  兩人匆匆走後,老闆娘迅速報警,民警把孩子送到長沙市福利院,又把孩子的照片信息發佈到網絡。

  “小梅”和“蘇州一刀”排查手頭的失蹤兒童照片,發現兩個失蹤小孩照片幾乎一樣。就這樣,11月9日淩晨,接觸不到一個小時,李辰就被家長確認了。

  幫助“外國孩子”

  17歲的“克瑞斯汀”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他在洛陽市福利院時,叫“家成”。

  兩個孩子找到中國親人

  就在今年,“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志願者還幫助兩個被外國人收養的中國孩子找到了家鄉親人。

  2000年夏天,美國國際收養協會社會協調員茱莉亞在中國做義工,第二年領養了洛陽市福利院男孩“家成”,帶回美國後起名“克瑞斯汀”,今年17歲。茱莉亞意識到,尋找他的親生父母是解決男孩精神困惑的最好途徑。

  茱莉亞找到了“寶貝回家”網站。依據男孩對父母名字的記憶等,志願者反復搜索分析,最後目標鎖定在寧夏隆德縣醫院一對醫生夫婦身上。後來確認,他們就是“克瑞斯汀”的父母。

  看到這個報道後,一對瑞士夫婦也通過“寶貝回家”志願者和武漢媒體的幫助,找到了中國養女“琴伢”的親人。

  英文網站帶出的問題

  “茱莉亞現在成天動員我們網站建一個英文頁面,我們建了,沒有人能管理。”張寶艷説。“我們需要懂計算機技術的人,還有懂心理諮詢的,因為有些家長已經絕望了,需要心理安撫。”秦艷友説,“一些志願者也精神比較抑鬱,失眠,有的我們硬給勸退了。”

  張寶艷覺得目前最困難的還是志願者參與太少,“幫助一個孩子找家,需要很多志願者參與,網上蒐集對比信息工作量很大。”

  警民合作

  今年7月27日,公安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打拐辦”要確定至少1名民警加入“寶貝回家”QQ群。

  “寶貝回家”得到公安部認可

  今年7月27日,公安部下發通知,要求加強與民間“打拐”志願者的合作,各地“打拐辦”要確定至少1名民警加入“寶貝回家”QQ群,加強與網友交流,及時收集本地案件線索。

  張寶艷和十幾個“寶貝回家”骨幹志願者,此前參加了兩次公安部組織的座談會。

  據了解,目前在“寶貝回家”QQ群裏面,有全國各地的打拐警察100多人,吉林省加入各地群的警察也有10余人。“以前和相關部門溝通特別難,發現需要救助的孩子,不知道應該歸哪個部門管,現在可以找警察了。”秦艷友説。由於公安部的重視,“寶貝回家”的尋子信息已經和警方共享。

  張寶艷在北京參加座談時,聽到公安部打拐幹部稱:“領導説了,這次打拐成功與否,要看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的孩子找到多少。”

  公安部對於民間志願者的重視背後另有曲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濮存昕將“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救助被拐兒童的材料作為提案上交。

  4月9日,公安部開展全國打拐專項鬥爭,5月份採納“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建議,在全國公安系統建立DNA數據庫。

  與省公安廳合作結案6起

  雖然合作漸入佳境,但警方處理拐賣兒童案件舉報也不無難處:沒人、沒錢。據了解,救助一個被拐賣的兒童需要3萬元~5萬元,“只是節儉地算,而且是破得比較快的案子。”吉林省公安廳刑偵局打拐科科長王雨菲説,“形成專案組的有時要花二三十萬元經費。”

  為保障各地打拐經費,公安部已經下發3000萬元給各省作為專項資金,但和各地的辦案需要還相距很大,吉林省公安廳已經向省裏申請資金。

  吉林省截止到12月7日,立案拐賣兒童案件36起,9起告破,解救11名兒童。這些案件裏,就有“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提供的16條線索,結案6起。

責編:石光輝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