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為了配合三峽工程,沿線省份的多個文物點都實行了搬遷復建,位於湖北三峽庫區的屈原祠也不例外。昨天屈原祠完成了搬遷復建的所有項目,重現昔日的風貌。
16日,三峽湖北庫區規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標誌著三峽湖北庫區文物保護工作基本結束。
湖北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沈海寧介紹説,屈原祠舊址位於秭歸縣歸州鎮向家坪。三峽工程完工後,水位將升至175米,江水會淹沒到屈原祠山門內的第三級臺階。從2006年11月開始,湖北文物部門另擇新地啟動屈原祠建設工程。
沈海寧説,新的屈原祠位於鳳凰山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遙遙相對。佔地20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投資5000多萬元。由山門、前殿、大殿、偏殿、屈原墓、享堂等組成,屈原墓、名人石刻、山門等是從老屈原祠搬往新址,其餘建築均係新建而成。屈原祠主體建築採用石木結構,裝飾、灰塑、彩繪都繼承了老屈原祠地域特色和傳統工藝。
有關專家表示,竣工落成的屈原祠充分體現峽江地區特色,希望能以人們熟悉的形象喚起對屈原、對祖國寶貴文化遺産的記憶。
屈原祠始建於唐代,元豐三年更名為“清烈公祠”。在此後的幾百年裏,數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新中國成立後,也曾數次維修。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鎮向家坪,更名為“屈原祠”。三峽庫區達到175米蓄水位後,歸州古屈原祠部分被淹沒,與重慶的張飛廟、白鶴梁、石寶寨一起成為三峽庫區文物搬遷復建的四大計劃單列項目。
目前,屈原祠內的布展正緊張進行,預計今年端午節前正式對外開放。
責編: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