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以立法形式促進社會公平 回應民眾合理訴求

 

CCTV.com  2009年12月19日 07: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石秀詩所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部分重大公共投資項目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石秀詩表示,住房保障法已經納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建議相關方面抓緊研究,儘快制定頒佈施行。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八日電 題:中國以立法形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於本月底在北京舉行。本次常委會會議將審議七部法律案,其中包括侵權責任法草案、社會保險法草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而這幾部法律均屬於“社會領域的立法”,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

  回望這一年來,中國的立法工作有一條清晰的主線:與民生相關的社會類、民法類立法穩步推進,立法工作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民生問題得到更多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審議的各項法律案中,尤以侵權責任法草案和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最受關注。這兩部法律案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它們的出臺,將對中國社會産生深遠影響。因此,立法機關也保持謹慎態度,力爭使有關條文更加完善。這兩部法律案雖然都已經過三次審議,但仍未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有關條文仍在進一步修改完善。

  作為民法草案九編中的一編,侵權責任法草案曾于二00二年十二月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初審。由於內容複雜,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草案採取了分編審議的方式。此後,侵權責任法立法進程提速,于去年十二月和今年十月再次進行審議。

  侵權責任法的制定過程,也正是中國人權利意識高漲的時期。著名法學家王利明表示,當前,新形式的侵權行為、大規模的侵權現象不時發生,例如網絡侵權、非法披露他人隱私、環境污染等,為侵權責任法的既有規則提出挑戰,也為其注入了新的內容。因此,在相當程度上,侵權責任法的發展走向體現了一個國家立法政策的價值取向和法律文明的發展程度,決定著民法乃至整個法律文明的未來。

  從三次審議情況來看,立法機關在制定侵權責任法的過程中,也重視從維權典型案件中汲取經驗,力爭使公眾的訴求在更規範的法治條件下得到制度性化解。

  與侵權責任法類似,國家賠償法同樣是一部關係到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法律。這部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實施的法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享有依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部“保障私權、約束公權”的法律,日益呈現出範圍過窄、標準過低等不足之處。為此,中國最高立法機構從去年開始將這部法律的修改提上議事日程,今年又進行了二審和三審。

  國家賠償法大修,既是法律適用性的規律使然,也是立法對輿情民意的積極回應。透過三次審議,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彰顯出兩大特點:降低賠償門檻,提高賠償標準。“一高一低”之間,體現了“有損害即有救濟”的現代法治基本原則,公民可以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及財産不受公權力侵犯,這無疑是中國人權保護領域的一大進步。

  除此之外,選舉法修正案、行政強制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案的審議,無不體現立法機關正在著重解決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規範的問題,充分發揮法律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的規範、引導和保障作用。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吳邦國委員長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到二0一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今年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一年。要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立法。

  這一年來,人們欣喜地看到,侵權責任法等一批在法律體系中起支架性作用的法律的制定、修改進程提速,公眾的合理訴求得到立法機構的回應。同時,立法過程也更加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解決公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正在成為立法工作的優先考量。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責編:唐亮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