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幹一行,愛一行。”近日,網友“周傳友”在紅網論壇發帖《2009年度最牛的山寨版高山小學國旗旗桿》,帖中曝料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汨湖鄉姚峰界小學,有一根特殊的國旗“旗桿”,這根國旗旗桿是由姚峰界小學王化安老師從山上砍來一根竹竿,把國旗套在竹竿上,然後綁在一棵香樟樹的樹頂上,人們戲稱為“2009年度最牛的山寨版高山小學國旗旗桿”。
一桿最牛的國旗旗桿
“53年來,這裡的孩子們都不認識國旗。因為,學校沒有國旗。”網友“周傳友”在帖中飽含深情地描寫道:“這根旗桿非常特別,是一棵香椿樹,矗立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汨湖鄉姚峰界小學,被稱之為2009年度最牛的山寨版高山小學國旗旗桿。”
一段特別的愛心捐助活動
湘西的冬天,寒意料峭,寒氣襲人。11月26日一大早,張家界市天馬國旅董事長彭雙全一行20余人,早早就起來,驅車幾十公里,然後步行了好幾公里的山路,便來到大山深處的汨湖鄉姚峰界小學。
彭董事長是從網上得知王元舉父子紮根鄉村教育53年的感人故事後,深受感動,決定從公司擠出一筆資金,購置15套嶄新的課桌椅、12件新棉衣、5袋大米以及數十件禦寒衣物,來到山高路遠的姚峰界小學,特意看望王化安、王元舉兩位優秀鄉村老師和12名山裏孩子。
細心的王董事長事先還了解到,學校沒有一面國旗的消息,臨行前還特意跑到一家文化用品商店,添置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是山裏的孩子們從來就沒有親眼見過的國旗。臨走之際,彭雙全囑咐王化安老師,要培育山裏孩子們的愛國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懷,要把國旗挂起來,要讓國旗在姚峰界的大山之巔高高飄揚……
一次特殊的升旗儀式
彭雙全一行走後,王化安老師特意跑到山上砍來一根竹子,細細地削掉竹枝和竹葉,用鋸子將其中一段鋸好,並將國旗套在竹竿上。然後,王化安老師搬來木梯,把學校前面的那棵香樟樹進行了簡單地修理,砍掉了部分樹枝。最後,王化安老師小心翼翼地爬上香椿樹的樹梢,將套著國旗的竹竿用繩子綁在了樹梢上。那一天,王化安老師特意組織全校的12名學生,整整齊齊地站在香椿樹前面,12雙渴求的眼神,面朝這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王化安老師和12名孩子恭恭敬敬地朝國旗行了標準少先隊員隊禮。那一刻,孩子們心中感到無比的莊嚴和自豪;那一刻,鮮艷的國旗在獵獵的風中,盡情飄揚,大山深處12名孩子的心裏就有了一種情感的種子,慢慢發芽,然後生根開花。
從此,大山深處姚峰界小學也改變了過支沒有旗桿和國旗的歷史。
一對白族父子53年堅守山村小學
姚峰界小學地處革命老區桑植縣的偏遠山區姚峰界村,全村共75戶,人口302人。這所學校的歷史上,別説沒有國旗和旗桿的,就連學校的創辦也特別傳奇。1956年,年僅17歲的白族青年王元舉回到了故鄉汨湖鄉姚峰界村務農,並村裏也辦起了農民夜校識字班,讀過高中的王元舉並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學校創辦之初條件異常艱苦,借用在村裏大隊部一間倉庫裏面上課。1971年,村裏領導和王元舉決定自己動手,修建學校。經過5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鬥,建了一棟五間大瓦房教室,於是這所矗立在了姚峰界村的大山之巔學校,終於有一自己的家。學校學生也由當初的7人猛增到增加到48人。
這名白族漢子,用一顆滾燙的愛心,與孩子們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1965年12月,王元舉因為教學成績優異,參加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次半農半讀優秀教師表彰大會。“半農半讀優秀教師”的榮譽更加堅定了王元舉一輩子紮根鄉村教育的決心。那個時候,雖然他唯一的兒子王化安(當時名叫王華安)剛剛三歲半,但是子承父業,希望兒子今後也繼續獻身教育事業的夢想開始在他的心裏發芽。期間,王元舉老師曾被清退回家務農一年,後來,正是州裏授予他“半農半讀優秀教師”稱號,才使他重新走上講臺。1984年8月,王元舉成了一名正式的國家教師。1992年,王元舉老師到了退休的年齡,又將教鞭傳給擔代課教師長達十年的兒子王安化。
1982年春天,寒意料峭。在家務農一年之後的王化安,收拾行李,隨著父親王元舉來到了汨湖鄉護國村張家界組小學,成了一名代課教師。走上教書育人的講臺,王化安一站就是28年,從來就沒有間斷。
次年9月,王化安參加了全縣統一舉行的代課教師招考民辦教師的考試,順利通過後被錄取為汨湖鄉民辦教師,先後在汨湖鄉護國村張家界組小學、金峰界村小學、護國村莊埡組小學任過教,直到1998年春天,因為王元舉退休以後幾任接替者都沒有好好教學,導致姚峰界小學每況愈下,教學質量越來越差,王化安才回到姚峰界小學,手握教鞭直到今天。
記得有人曾説過,生命的光彩並不在於它瞬時的不可一世,也不在於它的偉大與渺小,而在於它的價值,在於人與人之間無私的愛。愛是無價的。王化安是一個很勤苦實幹的人,被人戲稱為“拼命三郎”,也是一種敢於負責的人。從1982年教書開始,就投入了全部精力,備課認真,講解生動,教學質量一直都是頂呱呱。此前,有媒體前往汨湖鄉採訪時,現任汨湖鄉中心完小的常務副校長劉為民曾講過這麼一段話:“按道理,應該是我們中心學校的成績是最好的。可是每一學期的期末,語文和數學的全鄉第一名基本上都是王化安包了。那個時候,我是教導主任,期末考試後,寫獲獎證書進行教學質量表彰就是我的事情,寫去寫來,基本上都是寫的王化安的名字。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説,王化安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劉為民的語氣裏面全是欽佩之情地繼續談到,“後來,我們這裡也不時興寫獲獎證書了,全部改為發獎品實物,比如洗臉盆、被單、銻桶、熱水瓶、茶杯等等,否則王化安的獲獎證書就不是20多個,有可能超過100個。”
一種深愛著大山裏孩子的情懷
王化安曾經考取成為一名民辦教師,後來因種種原因,又變成代課教師,為了使姚峰界小學,桑植縣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建議王化安走民間辦學的渠道。 1999年8月9日,桑植縣教委為姚峰界小學頒發了《湖南省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專業設置為小學一、二、三、四年級。創辦于1956年的姚峰界小學,歷經43年的風雨洗禮後,就這樣走上了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社會辦學之路。
“這裡的學生生源一年比一年少。現在我一個人教3個班級,只有12名學生。村裏只剩些老人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王安化深有感觸地説,“也許再過幾年,這所學校會與山下的其他小學合併,但只要姚峰界還有一個學生,我就要堅守在這裡。”王化安這名純樸的大山漢子,沒有轟轟烈烈的語言,但他這樸實無語的話語道出了自己的心聲,這也許是王安化生活清貧卻依然堅守這份清貧的教書育人事業的最好解釋。
責編:李丹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