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熊丹桂:貧困女大學生帶表妹上大學

 

CCTV.com  2009年12月17日 15:5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專題: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評選

  22歲的熊丹桂身兼多種角色:她是咸寧學院2008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她是一名高二學生的家庭老師,她是學校圖書館的學生助管員,她還是8歲女孩汪茜的表姐——更形象地説,她是汪茜的半個媽媽。

  她要上學,要養活自己。她還要供表妹上學,要養活表妹。

  她帶著表妹一起上大學,她感動著校園眾多師生,被咸寧學院推薦參評“天翼之星”2009湖北大學生年度人物。

  媽媽出走爸爸不歸,表姐帶她進城讀書

  5日,窗外晨曦初現,熊丹桂早早地起床,並叫醒了睡在身邊的汪茜。

  8歲的汪茜已經學會了自己穿衣服、洗漱,可她用毛巾在臉上抹了4遍,也沒有將自己的小臉蛋洗乾淨。最後,還是熊丹桂幫她洗乾淨了臉,並整理好穿得並不整齊的衣服。

  這天是星期六,熊丹桂要到學校參加體育測試,連續幾天不愈的感冒讓她顯得很虛弱。在表姐排隊測試的間隙裏,汪茜在操場上和表姐的同學們玩起了遊戲,跟著表姐生活了將近一年後,汪茜和表姐的同學之間已沒有陌生感,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她都可以叫出名字。

  如果有人在她面前説“你的表姐……”她會很認真地糾正對方:“她是我的親姐姐。”

  真實的情況是,汪茜的爸爸是熊丹桂的舅舅,她和熊丹桂只是表姐妹。小汪茜只有兩個月大的時候,她便被爸爸媽媽送到了表姐家。隨後,南下打工的親生媽媽離家出走,爸爸也久不歸家。在過去的8年中,汪茜只隨爸爸到深圳住過半年,另外在外婆身邊呆了半年,其餘的時間,都是在表姐家度過。她似乎已不記得親生父母,她叫姑媽“媽媽”,叫姑父“爸爸”,她認為熊丹桂是自己的姐姐,所以有時會對人説,自己叫“熊茜”,不叫“汪茜”。偶爾接到親生父親的電話時,她會隨熊丹桂一起喊“舅舅”。不管出於多麼複雜的關係,熊丹桂一家默默接受了這個孩子,並視同己出。“不知道她爸爸還要不要她,反正我們已經把茜當做親女兒了。”母親汪素梅説,“只是苦了丹桂,從小到大,她倆最親,茜是她帶大的。”

  可是,這個家實在太貧寒了,在崇陽縣銅鐘鄉在下村的一個山坳裏,他們一家所住的房子,幾乎只是土坯和紅磚搭起的框架。父親熊興旺體弱多病,母親汪素梅遭遇過車禍,同樣身體不便,家裏全部的經濟來源,僅僅是幾畝薄田和熊興旺偶爾打臨工賺來的錢。熊丹桂靠著國家助學貸款才踏入大學門。

  為了給父母減輕負擔,大一下學期開學時,熊丹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著表妹上大學,把她放在咸寧城區的小學讀書,好方便自己照顧她。

  姐妹兩人,一棵大白菜吃5頓

  “我們起初是反對熊丹桂將妹妹接過來的,畢竟,她自己的生存都很艱難,還要學習,哪還有時間照顧一個小孩?”熊丹桂的同學丹麗雯説,“放在我們自己身上,這樣的生活根本無法承擔。”

  而熊丹桂顯得很倔強,她向輔導員説明情況並徵得同意後,便從學校寢室搬出來,以60元每月的價格,在西門外租下了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單間,又花了110元買了個二手電磁爐,算是扒出了一個屬於姐妹倆的小小的家。

  生活是堅硬的,不是只有勇氣就可以填飽肚子。然而,除了學校安排的圖書館勤工儉學崗位,在咸寧這個中型城市裏,大二學生熊丹桂無法再找到既能賺錢,又能不耽誤太多學習時間的兼職。

  於是只有節約。圖書館每月100多元的補貼,再加上學校發放的貧困生臨時生活補助,總共加起來有200元左右,熊丹桂不得不為此精打細算:米和油從家裏帶來,一棵2.5元的大白菜和幾個青椒,姐妹倆可以吃上5頓,每天買菜平均下來只有2元多錢。“不可能有錢買零食給她吃,跟別的小孩子比起來,這一點讓我很愧疚。”熊丹桂説。

  前天,借著記者一行驅車去崇陽探訪其父母的機會,姐妹倆還順帶從家中捎來兩個黃南瓜,真不知道,她們的碗裏會有多少天是南瓜拌飯。

責編:李丹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