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年年歲歲課相似 "土著"碩士生本校讀研像留級?

 

CCTV.com  2009年12月14日 07: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年年歲歲課相似

  憑藉著對本校專業知識的瞭如指掌,羅非在研究生考試中一路過關斬將,輕鬆考上本校碩士研究生。

  即將開學時,羅非還特意換了副比較知性的黑框眼鏡,以此新形象來迎接這段與前4年截然不同的學生生涯。

  研究生開學後的第一堂課,卻讓這個期待成為新一代知識分子的有志青年“很失望”。

  讓羅非失望的,不是這副給他上了4年本科課程的熟悉面孔,而是這位主講者教授的專業內容。羅非覺得,既然是進入研究生階段,課程內容應該比本科階段有所提升,應該向研究生傳授更深、更廣的專業知識。而這位夫子,依然在聲情並茂地重復著本科的“故事”。

  羅非上課正好帶著本科時的筆記,看老師念得起勁兒,他也跟著無聲地朗誦,“真是一個字兒都不差”。就這樣,一個人在説,另一個人在“表演”,就在這樣類似“雙簧戲”表演的課堂上,羅非百無聊賴地結束了研究生生涯的第一門課。

  “還是那些老師,還是那些課,有的課完全屬於第二遍復習。”自言“青春獻給理工大”的姜莉莉來自中部某理工院校企業管理專業,對於羅非所抱怨的課程內容重復現象,她也深有體會。

  本校讀研以後,做了十幾年乖學生的姜莉莉不再像本科時按部就班地積極上課,認真做筆記,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接二連三地不斷演繹現實版“逃學威龍”。

  “相比本科,好多課程內容設置基本是‘換湯不換藥’。比如現在的《高級管理學》和本科的《管理學》,雖然課程名稱不同,但它們的主要理論基礎與模型基本一樣。”與其在課堂上重復吸收原有的知識,不如到圖書館多涉獵些新鮮、有價值的領域,姜莉莉解釋説,她翹課也是有選擇地翹,只針對那些在重復本科內容的課程。

  和羅非、姜莉莉一樣,好多“土著”研究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他們發現,讀研之後,專業課程往往還是由本科時的任課老師講授,雖然有些課程挂了研究二字,但是基本沒有跳出本科的思路與框架。

  單一文化氛圍下的“原地踏步”

  “誰在?想約人晚上一起上自習!”當新建的班級QQ群裏蹦出了這條信息時,“土著”研究生孫春雨著實被雷了一下,“這年頭,還有上自習的?”發這條邀約信息的是從河北某高校考進來的同學。

  接下來的課堂上,孫春雨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場景:班級前兩排座位都被“非土著”密密麻麻地佔據著;和其他“土著”一樣,更多的時候,孫春雨選擇在教室後兩排及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翹首觀望。如此的佈局也讓孫春雨能時刻觀察到“非土著”們的一舉一動。

  “目不轉睛,奮筆疾書”,春雨描述著“非土著”們的上課狀態,“生怕疏漏了某個知識點”。

  孫春雨認為,本校學生考研過程壓力相對較小,沒有經過類似外校學生的艱辛與磨礪;他們覺得好多課程本科都學過,老師又都認識,自我感覺遊刃有餘。

  孫春雨很佩服那些考外校的同學,“當別人跨出了一大步時,你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相當於你落後了”。她認為,考研挑選的外校在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上,一般都要強于本科學校,這樣跨校考研可以領略更多大家的學術見解,更多高深的科研方法,而本校讀研會仍然處於原有的單一文化氛圍中。

  孫春雨所在的現當代文學專業,本校學生佔了五分之一,剩下的“非土著”學生中,大部分來自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院校。經歷了研究生考試,他們現在和孫春雨站在了同一個起點,一起享用著這個“211院校”的硬體和軟體資源。

  同是“土著”的羅非認為,長期受一種模式、一種文化氛圍的影響使得身在其中的學生“沒有壓力,缺乏動力”,他對孫春雨“原地踏步”的描述深有感觸,他調侃地形容這是——“留級”。

  如果説孫春雨的“留級”感受是與考進來的外校學生比較後得出的,那麼林佳的類似感受則來自與考出去的同窗姐妹的對比中。

  2007年,在保送本校和跨校考研的抉擇中,林佳和蘇楠這對宿舍姐妹花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穩重的林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蘇楠則堅定地踏上了漫漫考研路。

  “她的視野比先前開闊了,業務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蘇楠考入北京某高校新聞專業後,林佳能明顯感覺到她的不斷進步:蘇楠研究生階段在中央級媒體實習時發表了大量作品,她能熟練地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對老外講電話,她還可以十分專業地背著相機拍很有感覺的照片……這些,都是林佳所羨慕的。

  如果這世上真的存在月光寶盒,林佳有時常想,她會不會像至尊寶一樣高舉著它,大聲高喊:“般若波羅密”,然後回到2007年,重新選擇跨校讀研?

  輕車熟路背後,亦有收穫與歸屬感

  本校讀研所呈現的“留級”問題得到了不少“土著”的贊同。同時,他們認為所謂的“留級”更多地體現在心理狀態上,不能忽視現實中“土著”們相對於本科時代的進步與提高。相比跨校讀研,本校讀研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其實,用‘留級’來形容本校讀研,更多的是出於我們對於本校讀研弊端的情感發泄。”羅非説他並不是在否定本校讀研,而是在發現問題並期待解決問題。“就像要看到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我並不否認母校7年帶給我的歸屬感與成就感。”

  鋻於本科時的優異表現和老師的信任,研一開學不久,羅非就跟著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與了一個國家級課題的調研,提早感知了科研學術的羅非收穫頗豐。

  “外校可能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但環境因素不是決定性因素,因為歸根結底是要靠個人努力,我們終究是要自己去學習,去發展的。”天津大學研究生高杉表達了自己對本校讀研的看法。他舉例説,他有同學到國外讀研,由於不珍惜機會,反而碌碌無為地在混日子。

  和高杉一樣,孫春雨也強調了個人能動性的重要性。“關鍵在於自己的目標是否明確,如果有清晰的規劃,知道自己在研究生期間想要學什麼,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鍛鍊和提升,那麼,無論在哪讀書,都能有收穫。” (實習生 王輝)

  (文中人物名稱為化名)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