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海Ⅱ號今日啟動考古打撈 更名為“南澳Ⅰ號”

 

CCTV.com  2009年09月26日 04: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更名為“南澳Ⅰ號”

  □年內可能僅余約兩個月的打撈時間

  今日,此前被命名為“南海Ⅱ號”的明代古沉船水下考古搶救發掘啟動儀式在汕頭市南澳縣舉行。至此,距離這艘載有過萬件古瓷器的沉船被發現保護已經有856天。

  本報記者昨日提前趕赴汕頭市南澳島採訪時了解到,國家文物局已同意將“南海Ⅱ號”更名為“南澳Ⅰ號”。而由於天氣原因,打撈船今日將無法抵達沉船海域,1500萬元的打撈經費已經到位。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准的打撈方案,本次水下考古工作將採取不同於“南海Ⅰ號”的作業方式。預計考古發掘工作將持續到今年12月中旬,但因為氣候因素,年內實際留給水下考古隊員僅余約兩個月的打撈時間。

  更名

  古沉船更名為“南澳Ⅰ號”

  根據當地政府和公眾的意見,經國家文物局同意,這艘古沉船被更名為“南澳Ⅰ號”。

  記者昨日在島上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廣東省博物館專門調撥的1500萬元考古打撈資金已經到位,20多名水下考古隊員也已抵達。

  按照打撈方案,預計整個考古發掘工作持續到今年的12月中旬。但廣東省考古隊一位專家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雖然從現在開始到年底沒有颱風影響,但隨著冬季臨近,打撈海域的風力會逐漸加大,這會對水下考古打撈工作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實際上,留給水下考古隊的實際作業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這位水下考古專家介紹説。

  打撈方案

  不同於“南海Ⅰ號”作業方式

  水下考古專家經過勘探,“南澳Ⅰ號”沉船保存較好,船體大部被泥沙覆蓋。根據暴露出來的隔艙板和船體上部凝結物的狀態判斷,古船處於正沉狀態,方向接近正南北向,初步判斷古船長度不小于25.5米,寬度不小于7米。

  勘探測量數據顯示,這艘古沉船上貨物散佈範圍長約28米,寬約10米。古船的上層結構已不存在,但隔艙和船舷保存狀況較好,由於船體表面覆蓋有泥沙和大塊凝結物,船體和文物受腐蝕和人為因素破壞較小,初步判斷除船體中部的兩三個艙體外,沉船其他部分及艙內船貨保存較好。

  根據“南澳Ⅰ號”沉船的特點和環境狀況,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准的打撈方案,本次考古工作採用了不同於“南海Ⅰ號”的作業方式。考古隊將首先在船體上部及船體附近區域布設水下探方,然後按照水下考古作業流程逐層進行考古清理、測繪、攝影和文物提取工作,預計整個考古發掘工作持續到今年的12月中旬。

  發掘結束後,編寫和發表考古發掘報告,今後的文物保護可分多個課題分別進行研究及保護報告的編寫。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