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湖北發現多處"棄老洞" 洞內有自殺裝置

 

CCTV.com  2009年09月20日 07:2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重慶晚報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湖北省十堰市官山鎮西河村的一座棄老洞。

  重慶晚報9月20日報道 百行孝為先,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源遠流長。然而,湖北鄖縣等地發現的大量棄老洞的存在和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説,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提出質疑和挑戰。歷史學者黃紹堅對此進行了大量考察,對棄老問題提出全新的見解。

  江灘邊的棄老洞

  時至今日,還沒有哪位考古學家能夠實證出漢民族孝文化的源頭。既然源頭無可考證,那就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漢民族與生俱來就是在孝文化的浸潤之中。一定有一個節點,那之前是野蠻的、原始的、非倫理的,那之後才是父慈子孝,“父母在,不遠遊”。

  可那個節點在哪呢?歷史從來就不是黑白分明的。也許那個節點僅僅是我一廂情願的推測或想象而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中國孝文化以絕對主流的江河之勢奔涌于歷史之中時,它的背後一定有我們所忽略的諸多細節和暗角,它們沉默地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從湖北十堰市區出發,沿209國道北行,到柳陂鎮後,向西轉上鄖縣漢江南岸的“沿江公路”,由此到遼瓦後,再由遼瓦前行二十多裏後,才能到鄖縣五峰鄉大樹椏村花櫟灣。我之所以曆盡波折尋找花櫟灣,是因為當地人告訴我花櫟灣一帶有成群的“棄老洞”(也叫“寄死窯”、“自死窯”、“老人洞”等)。

  在前往花櫟灣的路上,黃紹堅採訪了幾位村民。1967年出生的鄖縣柳陂鎮西流村陳家坡村民陳緒勝説,他家在漢江臺地上,房基底下幾十米的漢江邊,就有一座“棄老洞”,建在離漢江水面不遠的石壁上,“現在還在,洞口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洞口寬、高各1米左右,深度不知道”。

  對於這座“棄老洞”,他有一種獨特的解釋。在他看來,實行“棄老俗”的年代,將老人放進水邊的“棄老洞”中,漢江年年漲水,老人必死無疑。隨後,漢江水會將老人的遺骸和遺物全都沖走,不留痕跡。“免得子孫們傷心”,陳緒勝特意強調。

  洞內有自殺裝置

  站在花櫟灣的江灘上,仔細觀察對岸北崖山南坡,在南坡絕壁上至少可見9座神秘石洞,其中靠近山頂的一座石洞洞口較獨特,下半部為正方形、上半部呈等腰三角形;另外兩兩成對的三組6座石洞,洞口均為正方形;還有單獨散落的2座石洞,洞口呈長方形。

  為了實地觀察、測量北崖山上的“棄老洞”,黃紹堅他們租用了大樹椏村漁民錢慶照的小漁船,前往漢江北岸。船靠漢江北岸後,黃紹堅從絕壁西側開始攀登距漢江水面最近的一座洞口為長方形的“棄老洞”。手腳並用之下,他才終於戰戰兢兢地爬上洞口。這座長方形橫穴“棄老洞”,長1.8米,高0.9米,深1.3米,窯壁凹凸不平,無屍骨,也無任何隨葬品;洞口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朝向南偏東20,下距漢江水面約15米。人在洞中,只能像蝦米一樣躬著身,但後腦勺還是卡在洞頂石頭上。轉身看看洞外,眼前是一望到底的絕壁,絕壁下是漩渦疊涌的漢江水,而遠處對岸的小村中,溫暖的炊煙正裊裊升起。此地,彼時,一種絕望的寒意不由自主地由心底升出。

  再轉身,面朝洞裏,在洞底部內側,有一個奇怪的等邊三角形石孔。石孔每邊寬約37厘米,孔深約20厘米,邊緣鋒利,剛好容得下一個成人的頭顱。錢慶照的表弟錢慶勇説,這個石孔是供窯中的老人自殺用的。他説,在遙遠的古時,饑寒交迫的老人受不了時,便仰身躺下,將頭伸進這個石孔中,再朝上一頂,鋒利的石棱便能幫老人結束生命。見黃紹堅將信將疑,錢慶勇毫不猶豫地在潮濕的洞底躺下,雙腿蹬地,將自己的頭送進那個石孔中。他的脖子上方,石棱懸如刀劍。

  眼前的一幕讓人不寒而慄。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連自殺裝置都幫老人設計好了的“棄老洞”設計者,要麼是一位徹底無情的嗜血殺手,要麼是一位完全絕望的溫情孝子。“自殺孔”的設計,究竟是對生命極度的冷漠,還是對親情最後的眷顧?是對無奈命運的屈服,還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歷史那雙詭異之眼,閃爍在這個石孔邊緣的鋒利石棱上。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