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6日電(記者林紅梅)我國港口去年完成貨物吞吐量70.22億噸,連續六年穩居世界第一,是1949年的700倍。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程武表示,我國水路運輸承擔了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水運成為我國溝通國內外的重要橋梁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通道。內河干線和沿海水運在“北煤南運”、“北糧南運”、油礦中轉等大宗貨物運輸中發揮了主通道作用。
程武介紹,到2008年底,我國億噸大港達到16個,7個大陸港口進入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前10位,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我國已發展成世界港口大國、航運大國和集裝箱運輸大國。
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只有200多個港口泊位,以通用件雜貨碼頭泊位為主。港口裝卸主要依靠人挑肩扛,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僅1000萬噸。
我國上50年代中後期掀起了內河航道建設高潮;1973年,周恩來總理提出“三年改變港口面貌”,迎來了第一次港口建設高潮;改革開放30年來,沿海基本建成功能明確、節約資源、安全環保、便捷高效、銜接協調的煤、礦、油、箱、糧五大運輸系統。
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港口共擁有生産性泊位31050個,具備靠泊裝卸30萬噸級散貨船、35萬噸級油輪、1萬標準箱集裝箱船的能力。
程武説,目前,我國沿海主要港口裝卸技術和服務效率處於世界前列,港口每承運一噸出口貨物的總成本比30年前低20%以上。
在港口快速發的同時,我國海運船隊也經歷了6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現已躍居世界第4位,擁有輪駁船18.4萬艘、1.24億載重噸,分別為1949年的41倍、310倍。中遠集團船舶總運力躍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我國國際和沿海水路運輸航線多達幾千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000余條。
責編:王鑫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