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河北最後“人民公社”難改頹勢 老支書得抑鬱症

 

CCTV.com  2009年07月29日 10: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呂家莊村委會

  6月23日下午,呂家莊村第六生産隊組織噴除草劑,當天參加集體勞動的女社員有30多人

6月24日,第七生産隊的社員們集合,要等人到齊才開工

  近60年裏,高能權一直是這個村莊的最高領導人。

  如今,呂家莊村這位91歲的黨支部書記仍然每天準時出現在他的辦公室裏。20多年前的一場車禍使他的右腿膝蓋處埋下了幾根鋼釘,以至於走路的時候,步伐緩慢,總是留下一串拖鞋在地上滑動的聲響。一位村幹部叮囑,如果他走路時低著頭,就先別打擾,那是老支書在思考。

  老支書的思考決定著呂家莊村的命運和未來。

  比如他在1982年作出的思考,便直接決定了這個村莊現在的面貌。那一年,當“包産到戶”的浪潮席捲全國的時候,這個隸屬於河北省晉縣(今晉州市)東卓宿人民公社的生産大隊並沒有把地分了。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老支書都説:“分了不沾(方言,指不行)。”

  所以,如今只要走進呂家莊村,人們就會發現,工分、口糧和集體勞動這些人民公社時期的印跡,至今仍是這裡5558名社員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這裡從生産工具到騾馬牲口都歸集體所有。

  這裡的人們通常不叫“村民”,而叫“社員”。

  這裡沿用著口糧的説法。上午把麥子收下來,下午就分到各家,購糧款按照市場價從年底的分紅中扣除。

  這裡從幹部到社員家的房子都一般大,宅基地都是2分4厘(約160平方米),最後建成式樣相倣的2層小樓。

  這裡有一望無際的麥田,成片的果園,時常能碰見社員們聚攏在一起,從事集體勞動。

  對這個國家來説,這些都已經是久違的場景。

  相關鏈結: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