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錄取,有關“加分”的負面消息此起彼伏:
重慶市高考文科第一名考生何川洋,被曝民族成分作假。從漢族“變”為少數民族,可得20分的高考加分。如此高的加分誘惑下,重慶市巴蜀中學,今年竟有30多名學生“改變”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欲騙取少數民族加分。
在浙江參加航模加分測試,只要交600元的報名費和1.5萬元的培訓費,培訓上一個月,幾乎所有的參賽者都可以獲得前六名的成績,由此獲得高考加20分。
高考加分中的“怪現象”,不光今年獨有。前些年,某省體育局在清理督查中發現,個別“國家二級運動員”百米跑的成績,竟然比國家規定多了七八秒。而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可以在高考中加分。
高考加分中頻頻出現的弄虛作假事件,使得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再次成為社會焦點。
如果輸在“終點線”,冤!
高考,分分較真,每增加或減少一分,對考生錄取來説可能就是“質”的變化。據統計,在上海比較集中的分數段,一分之差就是200個人的差距,每多一分就少200個人同臺競爭。那麼,加上10分、20分會拉大多少距離!於是有考生和家長感慨:大家都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如果別人靠弄虛作假獲得了高考加分,而我們就會輸在終點線上,輸得很冤!
目前,國內高校加分政策可分為鼓勵性加分和照顧性加分兩大類。鼓勵性加分,是指考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以此獲得一些加分的機會;照顧性加分,是由國家相關照顧政策如民族政策所産生的加分。在目前的高考加分項目中,數學、物理、化學等全國性學科競賽的優勝者獲加分,考生和家長意見不大,普遍認為這是“硬碰硬”的。而對於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生和三好學生的加分,質疑聲不斷,懷疑有“水分”。
即便沒有弄虛作假,大多數家長和考生對於加分項目和分值也有質疑。比如,航模、無線電測向之類,是否應該列入特長生加分範疇?文藝和科技類特長生怎樣界定?參加市學生藝術團的學生加多少分為宜?
“裸考”,特長生怎麼選?
有一種觀點認為,高考加分應該統統取消,所有學生都“裸考”,以確保高校錄取的公平公正。
但是,不少教育界人士認為,這樣做表面看似公平,但是換個角度看,如果用一把尺子量人,對於少數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恰恰是不公平的。高考加分政策是為了彌補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不少學生確實在某方面有天賦,比如一些科技、體育、文藝、學科類尖子,把許多時間花在了自己特長的培養和訓練上,在各類重量級大賽中摘金奪銀。而參加多科目的高考,他們的優勢未必能夠顯示出來。大學固然喜愛全面發展的學生,也青睞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更容易在某些領域嶄露頭角。對這些有特長的學生實行高考加分,是對他們發展興趣特長的鼓勵,並不是“恩賜”。
還有人擔心,如果加分政策取消,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本在某方面很有特長的孩子和家長産生顧慮,中學的各種科技、體育、文藝活動會受影響,不利於中學推進素質教育。
此外,一些照顧性加分,如少數民族、華僑子女、特殊艱苦崗位工作的軍人子女的加分政策等,都是與國家相關優惠和鼓勵政策相呼應的,一律取消顯得不妥。關鍵是,有關部門要根據形勢政策的變化,對這些照顧性加分的項目和分值進行調整。
加分項目和分值,擠“水分”!
高考加分本無錯,關鍵在於怎樣納入公開公平公正的軌道,使之“純凈”,讓真正有特長或在政策範圍內的考生能享受優惠,而不符合條件的人無法“鑽空子”。
最重要的,教育部門應對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進行梳理和調整。那些比賽不規範、證書有“水分”、容易造成以“權”換“分”的加分項目,必須取消。應該保留的一些項目的分值,也需要重新設定。
如從今年起,北京對於體育特長生的資格認定,將逐步取消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車模型、無線電測向等項目。今年上海對文藝特長生的高考加分分值也已減少。市學生藝術團(重點團)優秀團員,加分由原來的20分減為10分;市學生藝術團(一般團)優秀團員則由原來的加10分改為加5分。據悉,明年上海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加分分值和項目。
一些家長建議,教育部門在對高考加分項目進行論證的過程中,應充分聽取一線教師、家長、學生及社會多方人士的意見,進行科學、民主決策。
為杜絕弄虛作假,加分項目獲得者的名單都要公示。公示需要細化到學生的學校、加分項目、分值等,切實接受社會監督,並設定嚴厲懲罰措施制止弄虛作假行為。對於違規違紀者,一經查實,除取消考試、錄取資格外,還必須對學校、相關責任人給予嚴厲處罰。本報記者 徐敏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