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段九如實習記者程謙)近日,北大教授呂隨啟帶10歲的兒子呂桑源一起錄製電視臺理財節目時,透露自己在兒子8歲時就教他炒股、炒權證。一時間,這對父子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面對網友熱議,呂隨啟表示,“我只是培養他規劃人生財富的觀念”。
北大教授教兒子炒權證
10歲的呂桑源是個普通的四年級小學生,皮膚略黑,戴眼鏡,像同齡孩子一樣閒不住。他上奧數班、寫書法、學吉他、玩遊戲,也喜歡看書,正在看《巴菲特的智慧全集》。最近,他因涉足股市而成為話題焦點。
呂桑源的父親是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2007年的一天,呂隨啟正在電腦前查看股票行情,當時8歲的呂桑源看到後好奇股市操作。為了讓呂桑源更深刻體會“股票有漲有跌”,呂隨啟一狠心,從賬戶拿出3000元,由呂桑源操作購買漲跌起伏更大的權證,“買了以後他一直盯著屏幕看股價”。呂桑源説,最高價賣能賺800多元,卻沒想到一頓飯的工夫,股價又跌回去了。雖不知道“權證”的概念,但“股市漲和跌都是正常的,不能太貪心”,呂桑源總結道。
小學生炒股成“名人”
上個月,呂隨啟從自己的股票賬戶分出2萬元當作呂桑源的投資啟動資金,呂桑源全部買了中國聯通。“現在大家都用手機,中國那麼大市場,股票肯定能漲”,呂桑源孩子氣地解釋。呂隨啟説,“孩子不分析什麼技術手段,但他的道理樸實,也是説得通的”,他很支持呂桑源的分析。
因在學校教金融,“可能對他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吧”,呂隨啟説,他常給呂桑源推薦相關書籍,“沒有專業書,基本是巴菲特傳記一類他看得懂的”。問及股票虧損怎麼辦,呂桑源答得淡然,“我做長線,沒有永遠漲的股票,也沒有永遠跌的”,甚至拋出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此事在網上被各個網站轉載,參與討論的網民有的驚訝呂桑源成熟,有的感嘆“賺錢要從娃娃抓起”,也有質疑呂隨啟炒作、行為荒唐的。面對質疑,呂隨啟説,他的目的是教育孩子“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培養他的投資思維”,幫助呂桑源積累更多生活經驗,“知道賺錢難了,才能珍惜”。
理財教育不是教掙錢
昨天下午,呂桑源和同學們一起走出校門。他的同學都知道他“出名了”,但小孩子們不熱衷討論他的“炒股心得”,只圍著他問“電視節目怎麼錄的呀?”、“錄電視好玩嗎?”一類的問題。呂桑源的班主任馬老師説,呂桑源成績很好,也沒發覺他炒股耽誤學習,“這只是家長的教育方法”。
理財規劃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彥斌支持呂隨啟的做法,“理財觀當然要從小培養”。劉彥斌説,股票低買高賣的道理誰都懂,讓小孩炒股是培養其“賺錢意識”,懂得“自己賺錢養自己”的道理,“以前教育得少,孩子做什麼都花父母的錢,等他們習慣了,長大就很可能變"啃老族"了”。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宗春山表示,目前國內的青少年理財教育尚為空白,家長應明確理財教育不是“掙錢教育”,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理財課程,教孩子理財是以不耽誤其學習、精力為前提的,只有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健康觀念,才能對其學習、樹立人生目標有幫助,而不是簡單地“掙錢”。
相關鏈結:
責編:程衝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