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網絡記者:新聞行業中的“苦刑犯”
網絡時代催生了網絡記者這個特別的群體。在法國,網絡記者的平均年齡為30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綽號:新聞行業“廉價勞動力”。他們經常會因為自己工作條件不及紙質媒體記者而抱怨,但是他們當中仍有很多人認為自己代表新聞行業的未來,並願意為“創造未來”而付出一定的代價。
工作和私生活失去界限
法國《世界報》近日對法國網絡記者群體進行調研後,將他們稱為新聞行業中的“苦刑犯”。《世界報》介紹,法國很多網絡記者每天要工作長達12個小時;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經常在週末和晚上值班。
與紙質媒體記者相比,網絡記者面臨一個導致他們工作緊張的極大劣勢:新聞網站不像紙質媒體那樣有截稿時間。
在《20分鐘報》網站工作的塞西爾説,從嚴格意義上講,網絡記者的工作永遠都沒有停息。塞西爾抱怨説,網絡記者的工作模式類似于一些24小時新聞電臺的記者,但是,他們卻沒用與電臺記者同等的工作條件。即使回到家裏,塞西爾還要不斷更新她的文章,查看網民的評價。她説,對於很多網絡記者來説,工作和私生活已經沒有明確界限。
儘管工作勞累,但是,網絡記者的待遇水平要遠遠低於紙質媒體的記者。在法國《瑪利亞娜》雜誌網站工作的記者拉普瓦説,每當他和同事要求加薪,老闆的答覆總是:“網絡不賺錢!”
不受紙媒記者“待見”
一名曾在《新觀察家》雜誌網站工作的女記者説,她的工作中充滿了“複製、粘貼”的機械性動作,毫無樂趣可言。
她還透露説,法國很多新聞網站希望自己的文章第一個被“谷歌”列入搜索結果之中,因此,它們盲目求快,卻忽視了新聞的準確性。她舉例説,當網絡記者希望打電話核實一些信息時,網站負責人並不反對,但負責人從不主動要求記者表現出這種責任感。
這名女記者還談到網絡記者的另外一大苦處:他們不受網站所屬紙質媒體記者們的“待見”。她介紹説,《新觀察家》雜誌網站的工作地點位於雜誌社昏暗的底層,在這裡工作的網絡記者完全被雜誌社的記者“遺忘”,從來不被邀請參加雜誌社的歡慶活動。
網絡記者經常還要被紙媒記者“妖魔化”。紙質媒體記者重視深入報道的文章,往往瞧不起網絡記者撰寫的“信息”。除此之外,很多網絡記者被視為謠言和錯誤新聞的“傳播者”。
正在形成“雙速”新聞行業
《世界報》根據調研結果稱,在網絡新聞行業,破壞勞動權益的事情層出不窮。例如,一名剛剛獲得新聞專業學位的女畢業生在被《巴黎競技畫報》網站聘用時,沒有在法律上獲得真正的記者地位,只是得到了一份“雜誌社僱員”的工作合同。
《瑪利亞娜》雜誌的網站記者拉普瓦説,從勞動權益角度來講,網絡新聞行業是一個沒有權益可講的行業。拉普瓦正在考慮成立一個專門的民間協會來保護網絡記者的權益。
2008年年底,網絡記者的工作條件問題已經開始引起法國“全國記者工會”的關注。該工會在一份文件中對網絡記者面臨的“惡劣的經濟和社會狀況”表示擔憂。該工會公開批評説,很多紙質媒體在經營網站時過於節約生産成本,讓網站在人手和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運作,這導致了“災難性”的工作條件,使網絡記者的勞動權益受到“踐踏”。該工會稱,一個“雙速”的新聞行業正在法國形成。
“新聞業的未來屬於網絡記者”
為了節約成本,法國很多新聞網站大量使用實習生或者臨時記者。例如,《快報》雜誌網站的崗位中,近50%使用的是臨時記者。在《世界報》網站,簽訂定期工作合同的記者也佔到約75%。除此之外,《世界報》網站每年還雇用約15名自由撰稿人和20多名工資很低的實習生。
儘管工作並不穩定,但是很多網絡記者寧可在不同新聞網站之間不斷“跳槽”,也不願徹底告別自己所在的行業。他們認為,網絡新聞內容豐富,為自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自由空間。在受到來自紙質媒體記者的嘲諷時,他們仍安慰自己説:法國新聞業的未來屬於網絡記者。
本報巴黎5月30日電
相關鏈結:
責編:程衝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