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海伏季休漁 南澳淺灘成趕海人聚寶盆

 

CCTV.com  2009年05月29日 18: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是南海伏季休漁制度實行第十一個年頭,休漁期首度增加為兩個半月。廣東省唯一海島縣南澳漫長而曲折的淺灘,成了趕海人的聚寶盆。

  南澳位於閩、粵、臺三省海面交叉點,由主島南澳島和附近二十二個島嶼組成。水産資源豐富,可供開發的漁場五萬平方公里,周圍近海漁場和淺灘漁場的各種魚、蝦、貝、藻類有一千三百多個品種。入夏以來,每逢海水退潮時刻,在南澳環島臨海一側的淺灘上、礁石旁邊,時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趕海人,或是來自漁家的婦女,或是參加休漁的漁民,或是來自鹽場鹽民。

  南澳人把趕海稱之為“落溪”。有經驗的趕海人告訴記者,“落溪”需要看“流水”,即看海水漲退潮時間。海洋生物多附著在淺灘礁石上,要趕在海水退潮時刻到漲潮前“落溪”, 才有喜人的收穫。

  二十九日,記者在退潮時刻隨同趕海人一同來到淺灘礁石了解趕海經過。趕海人通常胸挂麻袋、布袋,手握專門的鐵鏟、鏍絲刀、刀片等工具,在淺灘礁石上撬、摘、採各種貝類、海藻、海洋生物。

  只見退潮時露出水面的嶙峋礁石上,有的石縫內長滿米黃色、形似雞腳掌的細小石灰質鱗片,南澳人喚之為“雞鞠”(學名龜足),有的附著著外殼黑色、形似薄殼的“烏泥”(學名厚殼貽貝),有形狀象馬齒的“緝仔”(學名藤壺),更多的是綠色的石莼,竭色、紫紅色的叉枝藻、赤菜(學名海蘿)等。

  “一次‘落溪’可收穫貝類海鮮少則一、二公斤,多的達幾十公斤。少了自家用,多的就上市,日收入可百元左右。”一位胸前挂著滿滿一袋貝類海鮮的趕海人告訴記者。“如果像今天能撬到有延年益壽之功效的高檔海鮮龜足,收入就更多了。”

  在撬取貝殼的同時,趕海人也採摘生長在礁石上的海藻、叉枝藻、赤菜。由於海藻、叉枝藻、赤菜等有治痢疾、降腸火之功效,在市場上熱銷。一個趕海人一般每天能採摘到三至四公斤藻類,收入也有上百元。

  南澳島地處台灣海峽喇叭,北回歸線貫穿主島,常年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無霜凍,光照充足,特別適宜海洋生物生長。加上近年來南澳縣走生態種養之路,海洋環境日漸改善,豐富的海水微生物、浮游生物為眾多海洋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極好的餌料和養分,礁石林立的淺灘上成為聚寶盆,趕海人往往收穫頗豐。 (完)

  相關鏈結:

責編:滕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